•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巴山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金花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0期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振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能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本文以巴山剪纸艺术为例,对其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巴山 剪纸 传承 发展

巴山剪纸是四川省巴山地区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以巴山文化为底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和使用价值。它继承了先辈民间艺人的传统技艺,融合了南方的灵巧、北方的粗犷,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其内容以民俗生活、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体现了巴山人民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近年来,巴山剪纸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得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毕竟剪纸艺术是一种小众艺术,面临着新生力量匮乏、受众面窄、创新活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推广策略等问题。

一、巴山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生力量匮乏

巴山剪纸是巴山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世代相传。然而近年来,巴山剪纸面临着新生力量匮乏的困境。主要由于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包括巴山剪纸。而且剪纸主要靠口头传授和实践操作,导致新一代年轻人对巴山剪纸的了解和接触机会非常少,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不高,愿意学习和传承巴山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

2.受众面窄,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推广策略

巴山剪纸是一种小众艺术,也是一种地方性的艺术形式,其受众范围相对较小,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力,虽然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开始重视其保护和推广工作,但整体看来,这方面的投入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推广策略。

3.巴山剪纸创新活力不足

巴山剪纸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其题材广泛、手法独特、寓意深刻,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过渡模仿、市场竞争等原因导致其创新活力却不足。

当然,并不意味着巴山剪纸艺术没有前途,相反,只要我们能正视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它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巴山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1.巴山剪纸走进川渝高校

首先,巴山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走进川渝高校是其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川渝高校将剪纸艺术写进美术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剪纸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剪纸基本技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建剪纸艺术社团,在校园内打造剪纸文化风景线,通过专题展览、技能演示、专题讲座等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感知剪纸文化和艺术魅力,形成鲜明特色的剪纸文化品牌。同时,高校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能创造性地表现剪纸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剪纸艺术的市场适应能力,可以在艺术设计中融入剪纸元素,借鉴和提取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新产品设计。组织或参加各类剪纸比赛或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弘扬剪纸艺术。巴山剪纸技艺传承创新与深化高校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有利于巴山剪纸在原创性的、创造力的艺术传承,有利于实现非遗保护传承、文旅扶贫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其次,在川渝高校中建设传统艺术传承基地,建立巴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高校+企业”的协同非遗传承平台。从巴山剪纸非遗传承人传承、高校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三个环节,将巴山剪纸的“技艺传承+技能创新”融入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探索传承、保护与开发三位一体的巴山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建立剪纸技艺实训基地和创新研发中心,深化产教融合。

同时,鼓励高校师生对巴山剪纸艺术进行学术研究。研究有助于挖掘巴山剪纸艺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新路经;为剪纸艺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帮助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剪纸艺术涉及美术、设计、历史和民俗等学科领域,促进不同学科交流,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剪纸艺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逐渐走出国门,增强其在世界艺术舞台影响力。

3.数字化与网络化

利用网络大数据优势广泛传播剪纸技艺及工艺特征,拓宽剪纸文化的发展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开发剪纸艺术相关APP或在线课程,突破地域、实间的局限,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学习和理解剪纸艺术。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剪纸艺术作品保存和记录,避免因时间的推移而损失,规划数据库结构,仔细记录剪纸艺术家、作品信息和作品描述等内容,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方便查找并深入研究剪纸艺术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剪纸独特的艺术形式,建立剪纸艺术数据库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投入的工程,对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推动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4.增加政府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为剪纸艺术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包括直接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创新奖励等方式,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艺术家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等平台,为艺术家提供技术研发、转移和培训等服务,推动艺术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为艺术家提供技术创新所需人才支持,推动剪纸艺术技术的创新。

5.开展剪纸艺术进社区等公益活动

为传承剪纸这门古老的技艺,可以在社区大力推广。开设剪纸课程或工作坊和举办剪纸培训班、比赛、展览和讲座,邀请剪纸艺术家现场演示交流,能让更多人学习到剪纸基本技巧,在实践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将剪纸艺术与其他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节日、庆典、艺术节等,增加活动的趣味,从而进一步激发传统剪纸艺术的生命力。

6.与其他艺术形式、现代化技术结合开发旅游文创产品

巴山剪纸有着固有的文化底蕴,需要坚持剪纸本身内涵的基础上,寻求与其他艺术形式互鉴融合,实现非遗剪纸艺术创造性转化[1]。如:与影视、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剪纸设计,实现图案精确绘制,通过3D打印技术,创造出全新的立体艺术形式,结合虚拟现实,创建剪纸艺术互动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出个性化剪纸设计,将剪纸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创造出有传统韵味又充满创新的文创产品。

结合巴山地区文化,积极开展剪纸文创设计,推进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展开市场调研,深入挖掘剪纸艺术文化价值,在尊重和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功能性与装饰性,设计旅游剪纸文创产品,建立文创产品形象,通过故事化营销模式增强产品文化传播力和市场识别度,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销售。

将巴山剪纸艺术作为文化旅游的亮点,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结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如:开发剪纸主题纪念品、工艺品,开发剪纸主题的旅游项目和体验活动。通过建立剪纸艺术村、举办剪纸艺术节等形式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富民,用文化的力量,助力家乡振兴。使非遗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巴山剪纸艺术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艺术家及公众的共同努力,制定有效可行的传承与创新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洵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南京剪纸的传承与发展,美术教育研究,2023[J]

[2]曹建兵,乡村振兴背景下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造纸信息,2023[J]

科研项目:本文系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2023年度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巴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YMY23C11。

作者简介:金花 ,1981年9月出生,女,汉族,四川岳池人,学士,四川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科研项目:本文系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2023年度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巴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YMY23C11。

作者简介:金花 ,1981年9月出生,女,汉族,四川岳池人,学士,四川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