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造力的关键阶段,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出发,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本课堂的有效策略。通过融合教学、学习和评价,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以及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这种策略不仅强调教学过程的整合,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转变和评价的正向激励。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的意义
(1)个性化学习支持
“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科水平和学习风格,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步伐中获得成长。生本课堂构建强调启发性教学活动和实际问题的引入,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使数学不再是一种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力的领域。
(2)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入实际问题和合作学习,生本课堂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考方式,为未来面对各种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思维工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建立学习档案有助于构建正向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建立学习档案有助于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要求教师更具教育创新精神,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推动教育模式朝着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数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手段和发展空间,推动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1)建立互动评价机制
在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性强的评价机制,融入多种评价主体,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意识,鼓励他们参与评价过程,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深入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这不仅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提高了他们对于学习目标的把握和实现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需要发挥学生合作学习下的反思能力,前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合作收集、整理本学年参与不同体育项目的学生人数情况,让学生在合作中制作好统计表,让各个合作小组自行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接着让各个合作小组找出其中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让各个小组按照顺序演示自己组的全程统计过程和解题方式。这时其他小组应当给予其系统性的评价,组内成员之间还可提出新的解题观点,教师可对学生的推断和想法给予提示的讲解,并详细地罗列学生各自的推断准确率情况,这时学生在自我反思和互相的知识总结中就能求解出正确概率。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精确预测教学结果,一方面有效把握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提高教学实效性。另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打造高效数学学习课堂的同时,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
(2)合理搭建学生自学平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解决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课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积极探索知识内容,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点,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和学习任务。比如,数学老师在讲到“三角形”这节数学课程的时候,在课前就可以根据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创建相应的情境教学,并且及时的完善教学情境,之后再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熟练程度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研究等方式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小组的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等确定最后胜出的小组,并且要给予胜出小组表扬和鼓励,教师也要对没有胜出的学生小组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实现提高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标。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策略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环。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启发性教学活动、提倡合作学习、引入实际问题、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建立学习档案等策略的有机结合,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其未来数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秀梅.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原因及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8):123-125.
[2]于丽萍,蔡其全.义务教育阶段大概念教学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区域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4):52-55.
[3]彭文平.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育“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22(1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