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与案例
一、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是学科教学内容和价值引领观点相结合的统一体。议题的本质是以“议”的方式来解决的问题,议题不同于普通的问题和辩题,是聚焦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主题的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序列。
二、议题式教学的定义
议题式教学是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群体,并将教学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嵌入教学内容中以促使学习成为学生间思维与行为互相碰撞融合的活动。学生深入序列议题进行思辨学习,采取实践活动、互助合作、对话分享、体验探究等方法建构学科逻辑知识体系,发展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在深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简言之,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议题进行活动探究,以掌握学科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
三、议题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标要求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包括议题的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的选取、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完整的课后评价体系。在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选取议题应是可以辨析的生活化情景,以此为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提供更多可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并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充分贯彻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包括议题设计的课前环节,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料选定合适的具有学科性和可议性的议题、具有充分性和亲和性的情景材料,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整合素材的能力。
四、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议题设计不合理
面对全新的议题式教学法教师需要经过学习、内化然后在输出教授学生的过程。有的老师在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存在议题设计来源不够广泛,缺少多元性。主要容易表现为老师将传统的探究式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混为一谈,有时议题选取并未源于真实生活情境。其次,教师受传统固化思维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顺序为“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而并未对议题中的情景问题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再次,教师容易忽视议题的设置应具有可辨析性的特点,议题应承载本课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容易混淆议题与问题的概念,将简单的问题设置为议题,导致议题的选取缺乏有效性,不合理。两者的共性之处在于都需要通过商讨得出结论,而议题则应该承载学科内容,具有学科价值的导向性,不能为议而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在选取议题时也应充分考虑其是否能在实施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而不能将议题简单地理解为问题或者话题。
(二)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能否成功开展,开展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从实施反馈来看,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在课堂活动实施环节,笔者发现,教师派发任务后,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第一,小组讨论较为安静,学生多以独自看书勾画课本的形式寻求答案,并未置身于情境之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第二,学生不知该如何将课本知识与情境问题进行有机整合,导致讨论的答案偏离学科相关知识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表面看似热闹,实际学生并未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研讨活动,导致学习活动开展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凸显。
五、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 教师明确议题设计要求
1. 学科为纲,紧扣教学内容。
教师在议题设计时,应该统筹把控整本教材的知识逻辑,立足整体,然后细致深入地分析框题或者目题来进行议题设计,这样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学生可以对我国政治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议题设计也可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要做到学科为纲,紧扣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课标为教师教育教学指明了宏观的思路和方向。另外,新课标教学提示中提供了议题设计的范例,这为教师设计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
教师要采用为我所用的教材观。教材覆盖了教学中的大部分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材料,但是教师应该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应该是把教材作为工具向学生传达知识,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认真仔细地梳理出教材的结构框架和逻辑体系,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好的把教材知识与议题设计、议题式教学相匹配。
2.价值引领,彰显德育属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属性决定了议题设计必须坚持德育原则。高中生的思想观念不成熟、看待事物具有片面性,遇事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大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的价值观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所以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师精心选择议题素材
从课标和教材选择议题。新课标中不仅明确提出教师设计议题应达到的要求,而且在“课程内容”部分给出了参考议题。教师学习这些典型议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议题设计水平,教师可以从新课标的参考议题中学习和确定教学议题,第二,教材中给呈现了大量的图文资料,这为我们设计议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思路,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寻找合适恰当的议题,比如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和图文资料以及专家点评等都是议题设计的重要来源。教材重难点也是议题选取的重要来源,教学重点作为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设置为议题,可以把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知识上的薄弱点和逻辑上的混淆点进行全面讨论和系统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议题学习来理解并且掌握教学难点。
从学生生活中选择议题。学生生活就是选择议题的重要来源。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议题素材。高中生学生生活主要集中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教师可以从校园生活中选择和设计议题,学校生活议题资源丰富,学校制度、校园文化、校风校纪、班级管理、人际关系等稍微进行加工和处理就可以作为议题素材,学生对于此类议题会深有感触,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学生日常生活也是教师选择议题的重要来源,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非常重要的环境,父母职业、家庭趣事都可以作为议题素材;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建设、社区生活、身边趣事或者楷模人物等多种资源都可以作为议题的素材,学生对此类真实有温度的议题有话可讲,符合议题设计的的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