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我院88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比较SAS、SDS评分、睡眠质量、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及PA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erg平衡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帕金森患者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负面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强化运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帕金森患者;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正性同化教育;睡眠质量;运动功能
引言
帕金森作为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其产生可能与遗传、神经系统老化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帕金森病常见于老年人,因其高风险慢性病和并发症而发病率高。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病情[1-2]。在治疗过程中,考虑到患者年龄大、自我照顾能力有限等实际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治疗的整体效果[3]。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方式的一种,它关注于识别并解决患者特定的护理需求。通过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庭心理需求,制定定制化护理方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评估,实施护理措施,缓解负面情绪[4]。正性同化教育,通过运用积极因素对个体进行心理引导,旨在帮助个体维持正面情绪和积极心态,提升护理合作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5]。因此,本文研究旨在分析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我院88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女19例,男25例;平均年龄(67.50±6.00)岁;研究组女17例,男27例;平均年龄(68.50±6.00)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老年帕金森疾病的相关诊断[6];患者及家属均认可、自愿配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免疫系统障碍或凝血系统障碍者;恶性肿瘤疾病或者正接受放化疗者;不配合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整合护理实践、分发护理指南、密切跟踪患者健康变化、积极与医疗团队交流互动,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知识,记录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此外,我们还确保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守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用量。
研究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①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1)创建干预组。组建问题导向的护理团队,以护士长为领导,吸纳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加入。团队将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专业知识、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以及必要技能,以此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2)护理模式的构建。详细内容如下。a.问题。护士利用经验、全面评估和临床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初始健康状况。同时,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探询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并鼓励患者主动反映健康问题。b.目标。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主动识别并解决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同时,理解患者的需要,护士应积极投身于健康教育,向她们阐明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对未来健康的期望,设定具体的健康目标。利用适当的沟通技巧,鼓励患者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对话中,帮助他们认识到身体症状和社会功能之间的联系。c.案例分析。团队成员平等参与成功案例研究,深入分析疾病多个维度,提高患者配合度。利用多媒体和纸质资料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关注患者睡眠质量,查找睡眠问题原因,协助改善睡眠状况,适当推荐睡眠药物。d.实时反馈。密切关注多个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时对临床数据进行反馈。若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目标,并激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e.评估。护士与病患及其亲属保持紧密的沟通,评估他们对于疾病知识的理解水平,并帮助树立合理的健康目标。在干预过程完结时,护士应明确告知病患,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②正性同化教育1)采集正面信息:通过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深入掌握了患者所面临的精神负担及其产生的原因,这包括医疗费用、恢复过程以及自我照护技能等多个方面。根据这些信息,确定收集积极数据的重要性。数据的选择和录入过程中实施了严格的两人审核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2)同化教育:利用图表数据展示,引导患者解读数据内涵,挖掘数据中的积极因素,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治疗的信心。同化教育分为两次进行,每次30分钟,通过分享其他患者的积极信息,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减轻他们自身的负担感。
1.3观察指标
1.3.1SAS、SDS评分比较
心理健康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2睡眠质量比较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对睡眠状况分析,得分越低代表睡眠质量越佳。
1.3.3运动功能比较
使用(UPDRS- Ⅲ)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9]评估运动功能,UPDRS- Ⅲ评分用于运动功能受损度的测评,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受损度越高。Berg平衡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1.3.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10]对生活质量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4.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来表达,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见表1.
2.2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睡眠质量比较,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PAQI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见表2.
2.3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比较,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erg平衡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见表4.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和其他相关问题,如步态异常等。这些问题会增加患者跌倒的可能性,对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内疚、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担,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11-12]。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在执行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对帕金森患者的照护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评估他们的病情、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以便实施个性化的干预策略[13]。正性同化教育通过收集类似疾病等正面信息进行统计,并将其绘制成图表,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治疗和恢复过程的理解。这样的展示可以使患者受到其他同类疾病治愈者的积极影响,从而提升他们的康复信心,减少对治疗和康复的担忧,并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14]。
有研究指出[15],SAS与SDS评分是评估患者主观感受的便捷的临床方法,主要用于成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估,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PSQI评分是一种广泛认可的评估工具,用于准确反映人们的睡眠质量。本研究显示,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PA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对老年帕金森患者应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护理,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显著提升。
UPDRS-Ⅲ量表是专门用于评定帕金森病症状严重性的工具,它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述信息,对患者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估。Berg平衡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们站立平衡技能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揭示患者的运动能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erg平衡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护理干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运动功能,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帕金森患者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下正性同化教育,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负面情绪,改善睡眠,促进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阮芳芳,刘丽鸿,徐燕金.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7):1540-1542.
[2]张卫玲,翁羽,汪群娟. 雷火灸结合问题导向干预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65-68.
[3]张艳柳. 问题导向干预模式联合奥塔戈运动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9):5536-5538.
[4]郝玉丽,李梅,刘相府. 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帕金森老年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17(6):121-123.
[5]王丽霞. 正性同化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3):78-80.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5):441-451.
[7]Kumar S, Goyal L, Singh S. Tremor and Rigid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Emphasis on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22;21(7):596-609.
[8]Terrens AF, Soh SE, Morgan P.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 Halliwick style of aquatic physiotherapy for falls and balance dysfunction in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ingle blind pilot trial. PLoS One. 2020 Jul 30;15(7):e0236391.
[9]Shao Y, Li T, Liu Z, et al.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profiling of Parkinson's diseas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ol Neurodegener. 2021 Jan 23;16(1):4.
[10]Zhao S, Chi H, Yang Q,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related gene signatures in glioblastoma and Parkinson's disease. Front Immunol. 2023 Feb 7;14:1090040.
[11]蔡艳萍,潘虹,沈许文,等. 正性同化教育等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帕金森病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2024,31(5):53-55.
[12]黄晓霞,吴玉梅. 抗阻力运动护理应用于老年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3):127-130.
[13]单文莉. 问题导向干预模式护理对帕金森病老年患者心理、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健康之家,2022(24):143-145.
[14]孙慧,孙文丽.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1):1551-1552.
[15]张庆,曾昌琴. 问题导向干预护理模式对帕金森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9):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