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初探

陈禹帆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36期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标引领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之要,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之需。这就需要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抓住重点和兼顾一般相统筹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躬行教学实践相融合三个方面架构起多维联动、互为呼应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全方位、深层次阐释这一思想,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青少年的内心扎根,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政治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逻辑思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以“家文化”为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涵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文化内容。以及初中教材中体现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价值创新及现实表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价值创新及功能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结合”价值创新及动能意涵、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践创新。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意蕴

(一)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之要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首先,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让初中学校理解、认同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血脉。其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自觉承担起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交流者的责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之需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教学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意识形态、文艺、德育、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充分拓展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关于文化的课程内容的深度,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滋养。

(三)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培育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通过课堂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在接受文化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师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要将这一理论成果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就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中的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认真钻研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素材储备,才能高效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进头脑。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主动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从“学生主体”方面来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原著、学原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夯实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

(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堂教学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最有效的形式。积极开展文化大单元教学,即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涉及的内容按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

教育载体的创新。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微短剧、微故事的形式讲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掌握知识点。

实践活动的创新。通过组织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班,加深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化社团、参观文化馆等。

(三)宏观与微观结合有机融入课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思想理论的整体性和方向性上着力,再从微观的教学设计和论证上进一步充实,从而保证既有骨架又有血肉。

从宏观上看,“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是我们各门思政课理论阐述、价值引导的重要指引。我们要结合习近平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将核心要义消化吸收准确,在课堂上将其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从微观上看,把握“知信行”合一。首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征,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结合教材布局和逻辑脉络,有机穿插阐释中华文明的多元样态、为何中华文明具有以上突出的鲜明特征,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

四、结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之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文化根基,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视青少年文化素养的培育,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新征程上,青少年应积极承担传承中华文明、赓续文化血脉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任晓伟.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看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价值[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2.

[3]袁正臣.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高校力量[J].新华日报,202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