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摘要:STEM教育是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缩写,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运用,并介绍了STEM教学在实践中的有效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科学课程、融合、实践
引言
STEM教育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STEM教育以跨学科的形式,涵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个学科,旨在让学生在培养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将STEM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与实践探索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两个方面。首先,小学科学课程注重科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内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现了科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时,会根据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性。教学活动以科学实验、观察、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遵循科学规律的思维方式。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启发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启发性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科学课程注重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在启发性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注重利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求知欲。
二、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融合
(一)STEM教学的定义与发展
STEM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涵盖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整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未来技能。
(二)STEM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
1.STEM教学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共同点
STEM教学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同时,STEM教学和小学科学课程都注重跨学科整合,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2.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STEM项目实践、设计性实验等活动来融合STEM教学。教师可以设计类似工程设计挑战、科学探究任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通过STEM教学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科间的关联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有效方式和策略
(一)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
1.教师应担任引导学生探究的角色
在STEM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向他们传授知识。例如,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展开观察、实验和讨论,帮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教师可以担任问题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这种角色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2.教师应将STEM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STEM元素的融入可以使科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习的吸引力。例如,在教授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态系统保护的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在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后,设计并建立一个小型生态箱,通过观察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来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可以将工程设计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滑轮、杠杆等,来探究力的作用和机械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二)学生作用与活动设计
1.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在STEM教学中,学生应扮演着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STEM教学中扮演主角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成为主角,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汇总各组的发现并进行总结。
2.活动设计应针对性,注重实践环节
在STEM教学中,活动设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注重实践环节。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解决问题,实践性的环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培植植物,观察生长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四、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融合实践。通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简要介绍了STEM教育的定义和发展。同时,分析了STEM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及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方式和策略。希望本文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STEM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罗希妍.STEM教育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2]尤胜响.STE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界,2021,(08):22-23.
[3]石小云.STE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63.
[4]徐涛.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