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高中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当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师资和资源配备的不足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增强教材生活化、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新教材;实用性阅读;交流;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方面面临多重挑战,特别是在适应新教材要求方面。尽管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急需了解这些挑战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期望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
当前高中语文新教材强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中包括了多种文体,如新闻报道、应用文、论述文等,这些内容设计既考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也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教材的使用在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学校能够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而其他学校则因资源或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1]。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
尽管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交流活动,但实际教学方法往往传统且单一,重视文本分析而忽视实际交流与应用。传统的讲授法和考试导向的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学生虽然能理解文本内容,但很难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此外,缺乏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也使得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当前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在一些实施得较好的学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和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然而,在大多数学校中,学生普遍反映阅读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且课堂交流机会较少,难以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状况表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是迫切需要的。
二、问题与挑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脱节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尽管教材内容丰富,涵盖多种文体和主题,但常常未能准确对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大部分学生反映,教材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需求关联较弱,这种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找到实际应用的触点。例如,尽管教材试图介绍多种实用文类型,但往往侧重于理论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和实际应用示例,使得学生难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此外,学生对于教材中提供的交流活动的设计感到不满,认为这些活动往往过于书面化和形式化,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这种内容与需求的脱节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削弱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的教学仍旧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和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方面或许有效,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交流能力则效果有限。这种教学方式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也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生难以在现实交流中灵活运用语言。
(三)师资和资源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实施新教材和教学方法时面临师资和资源的双重短缺。一方面,教师对新教材的熟悉度不足,缺乏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在实际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不足,如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缺乏,无法支持高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实践。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增强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的选材应当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用性。例如,可以引入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材料,如在线购物交流、社交媒体互动等现代交流形式,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性新闻事件、社区问题等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实际交流和应对各种生活情境的能力。此外,教材应包含丰富的交互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这些活动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2]。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策划并执行一个小型文化活动,从中学习如何撰写活动计划、进行口头汇报和处理反馈。此外,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意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利用技术工具,如在线论坛和博客,也可以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实践交流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实用能力和自信心。
(三)提升师资培训与资源配置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师资的专业培训和教学资源的配置。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并有效地运用新教材内容。同时,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也非常重要,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工作坊、研讨会和教育会议,以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在资源配置方面,学校应投资于现代化教学设施,如智能黑板、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这些都是支持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工具。此外,提供充足的图书和多媒体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四)实施全面的学习评估机制
建立一个全面的学习评估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评估不应仅限于传统的书面考试,而应包括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可以设计口头表达测试、团队项目报告以及同伴评价等多元化评估方式,这些都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此外,这种评估方式也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评估能力。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实现与挑战。通过改进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实施全面的评估机制,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些策略不仅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教育者应继续探索和实验更多的教学模式,以不断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张锋.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 2023(40):55-57.
[2]胡文君.生活之语文,语文之实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任务活动设计探究[J].语文课内外, 2022(30):028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