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案例研究

周艳 崔巍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46期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100013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10001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者开始探讨将其应用于教学领域之中,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增加,这不仅为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作质量。本文针对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和实践中具体情况进行论述,希望为挖掘人工智能在艺术教学中的潜力和价值做出一些帮助。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化、美术课堂教学、应用案例

在人类的发展中,新技术的产生总是能够推动艺术的发展与变革。从建筑、摄影到电影,从电子音乐到数字艺术,技术的进步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一个新兴且充满潜力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人工智能展示出在美术教学领域的潜力,也揭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本文通过人工智能在我校教学中的案例和实践分析进行论述。

一、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堂艺术设计教学

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涵盖了平面设计、动画制作、音乐效果制作、电影制作等多个领域。例如:我校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在以往的标志设计课程中,学生都是通过手绘或电脑上色的方式完成,形式与效果相对单一。AI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聚类和通用设计模板等技术为设计者提供灵感和参考,如Tailor Brands、LOOKA等,产生大量辅助图像,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学生们可以快速获取大量视觉素材,并从中提取出关键元素和主题。AI算法也能够分析和理解用户需求和品牌特点,从而为设计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设计方案。此外,AI可以根据设计出图像,分析其标志的形状、色彩和排列等特征,并提供自动化的改进建议。设计师可以利用AI工具进行快速试验和比较不同设计版本的效果,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学生的课堂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参与感更强,作品效果更加丰富与完善。再如:开设的图案设计课程中,以往图形的技法表现和创意表现,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吸收、应用,而这还不包含以往的美术基础学习时间。而图案设计课程,也是设计的基础课,对设计构成很有帮助。到了AI时代,从独幅图案到连续纹样,均可采用MidJourney的人工智能程序,或采用MidJourney+Adobe PS的形式,生动有效地创作出满意的作品。Stable Diffusion也是一种文本到图像的模型,用于从自然语言描述中生成数字图像。学生创作的作品,图案分辨率为2048*2048,如果对图像有进一步尺寸需求,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的AI放大程序扩展尺寸,比如放大四倍甚至八倍,循环纹样原理同上。将生成的图像导入PS后,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图像处理,需要润色或优化,也可进行重新解构和拼贴优化,最终达到设计需求。学生还可以将图案设计印染到服装或者其他服饰品上,做到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此外,在动画制作中和动画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如角色动画、场景渲染等。可以通过大量数据,自动生成逼真的角色动作和场景效果,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堂创意绘画教学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但教师资源有限,不能对每个学生都提供充分的指导。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美术辅导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美术。

例如,AI生成艺术作品,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全新的艺术作品。例如,Google的Deep Dream能够通过神经网络生成梦幻般的图像,这些图像在人类的视角下可能是无法理解的,但它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对图像数据的独特理解。此外,针对学生的课堂绘画作品,人工智能也可以作为辅助创作工具,帮助他们生成创意和灵感。一些AI系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输入(如颜色、形状、主题等)生成多种可能的图像,供选择和修改。还可以帮助已有的画搞进行上色,AI可以通过分析大量图像数据学习如何为黑白图像上色。例如,Adobe的Neural Filters可以使用AI技术为黑白照片自动上色,使得老照片焕发新生。在一节创意美术课上,某初一年级的学生,创作了一张艺术作品,然后她通过AI技术应用程序Prisma,将照片转换成不同名画风格的艺术效果。课上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如初二年级的人物头像绘画课上,学生应用Artbreeder平台,一个可视化人工智能创作平台,通过混合肖像、画作和3D模型等进行图像生成,达到和以往手绘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堂艺术鉴赏教学

在高一年级我校开设美术鉴赏教学,通过学习和了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包括对中外绘画、建筑、雕塑、现代艺术、民间美术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内容进行学习和归纳。在课上,带领学生鉴赏不同年代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并进行分析,在鉴赏的基础上加入手绘练习。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辅助学生学习,辅助老师教课。例如:在鉴赏宋代绘画中,我们会从宋画的布局构图、笔墨特征等方面进行鉴赏。人工智能可以标记不同的宋画图像,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庞大数据集,同时用宋画审美的特征来训练人工智能,让它习得中国人对自然物象特有的抽象意识,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画”出了个性化的笔墨语言,非常有趣。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将这些有趣的AI宋画图像设计在家具器物上,形成“人工自然家具”。人工自然家具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和精密数字制造技术创造的新中式家具。再如:当我们鉴赏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人工智能去标记他的笔法节奏、结构疏密。AI对书法的理解天生与人类不同,它可以写出带有书法家韵味的非汉字“书法”,结果惊艳有趣。这个创作研究路径同样可引入到实用美术的字体设计里,人工智能有很大潜力可以为中文书法体的字体设计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总之,人工智能绘画不仅是对人类艺术的“复现”,还会借助其特殊性,和人类创作者一起孵化出新的艺术方向,以具有创意性的解构、不设限的思路和高效率的作图,突破艺术边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质疑和观望,但不可否认,新的技术能够让人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元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于祥雨、李旭静、邵新平.《人工智能算法与实战(Python+PyTorch)》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9

【2】赵晓丽、张立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09

【3】彭亚丽.《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科学出版社.202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