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析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型(FMEA)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DF)患者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FMEA)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间DF转归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DF总体转归情况优异,干预后低危足患者(80%)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分数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足(DF)治疗康复难度大,施以FMEA模型康复护理有效性强,可提高患者认知,促进DF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型;康复护理;糖尿病足;康复;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DF)属于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远端足部供血不足,血管神经异常,出现继发感染、溃烂等症状,足部肌肉骨骼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重症患者组织坏死甚至截肢[1]。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提升,DF截肢率下降,治愈率不断提高,临床治疗DF时首要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控糖目标,再通过抗感染、扩血管等对症治疗进行干预,期间辅以良好护理干预选择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DF相关认知水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属于临床新型管理模式,是指高危事件发生前的分析行动,前期掌握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减少伤害[2]。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探析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0.41±3.14)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均(6.12±0.30)年,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0.35±3.20)岁;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6.07±0.4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控糖情况给予饮食和用药指导,动作示范指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正确进行足部护理,清理创面。
试验组采用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1)FMEA康复护理组:以科室护士长为领导,另选主管、护师共5名成立护理组,定期对成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查阅文献,设计科学护理方案。集中学习FMEA模型,了解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依照科室内患者实际情况绘制流程图,制定康复护理手册,准备护理用品。(2)分析原因、发现风险:成员间集中讨论,列举DF常见照护问题和并发症,将收集各项细则依照顺序输入FMEA分析表内,得出糖尿病足照护风险事件,小组集中讨论高危情况,计算D×S×O(危急值),三个字母分别指代探测实效水平、影响严重性和失效模式,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DF失效风险系数越高。(3)康复护理对策:①教育:教育方式包括健康讲座、影音视频、动作示范、面对面指导、文字手册,教育内容包括DF形成原因、危害性、初期、晚期症状以及足部日常护理、皮肤检查、正确控糖方法。教育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认知调整护理内容,语言通俗,态度温柔,提高患者教育依从性。②心理:DF引起的足部疼痛、感觉异常长期困扰患者,导致患者丧失同外界联系交往的兴趣,内心封闭,负面情绪严重,作为护理人员应给患者提供情绪价值,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强调健康行为、积极心态对促进疾病康复的影响,逐渐改变治疗态度。③运动指导:双足部距离心脏较远,加上受到高血糖影响,足部血流供应受阻,感知觉异常,控糖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肢体训练,每日晨间作支腿抬高训练,要求创面抬离床面至少60度,观察脚尖缺血发白再放下,每晚轻柔按摩下肢,加快血液循环。④饮食指导:严格执行控糖饮食,少食精米精面,增加粗纤维食物,主食代之粗粮,每餐不宜过饱,三餐有节,保证每餐营养均衡。⑤生活指导:注意观察足部外形变化,触摸足部皮温,如有异常需复查,防止病情恶化;日常选择宽松、大小适合的鞋袜,趾间出现分泌物,可穿五指袜,以免交叉感染;生活中避免足部损伤,泡脚水温应小于40摄氏度,剪指甲时格外谨慎;尽量穿DF专用鞋,质地软、透气性佳。
1.3观察指标
(1)转归程度:利用Gavin’s的DF危险因素加权积分进行评价,共三个等级,1~3分为低危足、中危4~8、高危足9~13;(2)生活质量。用SF-36综合评定表,包括4个方面,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6.0统计学软件为本研究数据分析工具,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n)%]表示,X2检查;P<0.05,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DF转归程度
试验组DF总体转归程度更加优异,干预后低危足患者占比80%,与对照组相比(53.33%)P<0.05,见表1。
2.5对比生活质量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分数更高(P<0.01),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临床中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DF发病率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据调查,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约为8.1%,随病情发展,远端血管神经病变加重,全球中因DF截肢死亡患者高达22%[3]。结合临床实践分析,DF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较少,知晓如何预防并发症,每天检查足部皮肤的患者少之又少,为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提高对足部检查护理的重视度,阻止病情持续发展,临床对DF患者护理方式做出调整,成立高水平的照护小组[4]。
FMEA分析模型精准把握DF风险,从糖尿病足前期筛查、预防入手,至中后期治疗康复全过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具有前瞻性护理特点,对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科学防范措施减少潜在失效。FMEA模型由2部分组成,失效模式是指可被察觉的安全隐患,体现在护理管理中是指任何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效应分析是指分析安全隐患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度,提出改造措施,以减少缺陷损害[5]。FMEA康复护理借助多学科力量,持续性改进DF护理不足,给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教育指导,教会其正确清洁护理足部,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提升自护能力,相较于常规护理,服务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DF总体转归情况优异,干预后低危足患者(80%)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分数更高(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DF)治疗康复难度大,施以FMEA模型康复护理有效性强,可提高患者认知,促进DF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需.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0):6-9.
[2]李殿江,潘恩春,王苗苗等.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框架的社区2型糖尿病临床惰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05):570-576.
[3]邓祎,刘奕希,刘洁.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25-28.
[4]刘晚晚.跨理论模型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3):62-64.
[5]王丹红,林凡菊,祝玮容.基于FMEA模式的康复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围术期的干预效果[J].海南医学,2022,33(20):2680-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