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作为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等。与此同时,各地高校陆续将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辅导员考核标准,要求辅导员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基于此,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如何推动大学生科研能力入手,阐明目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高校辅导员在科研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及实施的策略,以供相关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科研活动;角色定位
引言: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大学生科研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高校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科研活动,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对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和参加科研活动提供指导。
一、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缺少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阶段有很大不同,大学生更需要具备自我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首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学生科研活动作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其次,辅导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学生科技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因此,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接触最频繁的人,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科研活动的想法。与此同时,辅导员通过组织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辅导员利用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者,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和帮助,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辅导员通过让学生科研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辅导员在科研活动中接触到大量的科研文献和研究资料,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通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活动,从而使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
二、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一)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的引领者
科研活动是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引领和组织。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高校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要发挥好作用,就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辅导员应该成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各种活动。其次,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者。与此同时,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同样又扮演参与者,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只有通过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使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最后,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在学生对科研活动缺乏认知和兴趣时,需要高校辅导员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
(二)是大学生科研活动环境创设的营造者
高校辅导员对于推动大学生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组建学生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同时,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重要意义,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而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除此之外,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自己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生活与心理状况较深等优势,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来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桥梁作用,建立与大学生科研相关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各学院及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3]。
(三)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创新思维锻炼的支持者
大学生科研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这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科研活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科研思维、创新意识比较薄弱。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现象。第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大学生缺乏对科研活动的热情。第三,高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虽然目前较多高校将大学生科研能力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但较多高校还没有将此项内容纳入到辅导员考核中去,导致诸多辅导员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四,缺乏完善的辅导员相关的科研活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目前较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相关的科研活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辅导员无法主动的投入到推动大学科研活动中去,导致大学生也无法积极参与到其中去。第五,辅导员缺乏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
(四)是大学生科研活动中面临心理压力的疏导者
大学生科研活动虽然有较多优势,但同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首先,在学生科研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导致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其次,由于大学生科研活动大多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毅力和恒心。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和能力不足等因素,这就要求学生需要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因此,大学生在参加科研活动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作为辅导员应认识到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心理疏导中来,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更好的为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4]。
三、高校辅导员助力推动大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的策略
(一)提升大学生参与多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级科研活动中。首先,高校辅导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与科研有关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让学生了解到科研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起学习科研的兴趣。其次,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科研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最后,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学生参与到多级科研活动中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参与多级科研活动的情况。在高校辅导员不断努力下,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多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科研项目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如以毕业论文代替科研项目,导致学生实际科研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拥有学生管理经验。第三,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5]。
(三)提升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科研活动是一种需要知识积累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过程。辅导员要想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立项、科技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第三,辅导员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或邀请优秀教授进行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分享他们在科研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各类学科竞赛、学术沙龙等。
(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工作的责任感
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需要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对辅导员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这种经历会帮助辅导员形成严谨踏实、积极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方法、新领域的学习理念。
(五)加大与科研活动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才引导和个性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各类与科研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但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大学生科研活动和高校辅导员的关系也缺乏明确认识。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使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成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引导者[6]。
四、结束语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大学生成才的导师、同样也是推动是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领路人。对于辅导员而言,一方面,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学生,与学生间有着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学生科研活动有着一定了解。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大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些有效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莎.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讨[J].就业与保障, 2023(2):22-24.
[2]唐伶芳,冯传平,郑湘宁.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中国就业, 2024(1):87-88.
[3]陈翱,周晓庆,罗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 2022(9):150-152.
[4]魏驿骁.高校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102-103.
[5]哈孜亚·包浪提将.高校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6):4.
[6]吴雅娜,苏荣健.辅导员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14(3):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康恺,男 1996年2月 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智媒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四维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SJGY2022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