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探索适合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从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目标、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之后提出的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近成果。学前教育阶段是学龄前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在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从小培养时代合格新人有着重要作用。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创建艺术化的直观体验教学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楼梯楼道等公共场所建立民族文化长廊、民俗艺术长廊、民间游戏长廊等教学区,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自主观察交流有关各民族的名称、服饰、玩具等特色文化产生好奇和兴趣,对幼儿了解各民族文化起到助推作用,同时,致力于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将“三个离不开”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信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名家长、幼儿心中。
(2)依据《指南》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学习《指南》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出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的教育目标,关注幼儿归属感培养目标的层级特点,如《指南》所列的“利用外出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图片等,向幼儿介绍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3)以重大纪念日活动为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开展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引导幼儿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如,在国庆节开展“红歌快闪”“我和国旗合张影”“我为祖国妈妈庆生”等系列活动。以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时间节点,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拓展和延伸传统节日教育,开展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在清明节开展“知清明 品青团 ”踏青实践活动, “六一”开展“经典润童心 文化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示活动,中秋节开展“ 月圆中秋 万家团圆”中秋美食节亲子活动,重阳开展“进社区 进超市”等敬老实践活动等,让幼儿主动、快乐、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从自己的实践中体验理解节日的内涵,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4)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入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别大中小班分别开展“了不起的中国人”“魅力家乡”“认识少数民族”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生活习惯,知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名胜古迹,知道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而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及习俗,认识古往今来的名人及其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5)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比如在小班开展音乐活动“我爱北京天安门”,帮助幼儿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中班开展“民族娃娃”手工制作活动,带领幼儿深入感受各民族服饰,鼓励幼儿尝试用彩泥和各类装饰材料制作少数民族娃娃;在大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阅读活动,如《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花木兰》等以中国传统节气节日、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为表现内容的原创绘本,通过绘本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从小感知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6)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加强“家园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开发适合自己本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园本课程,也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园已有的园本课程体系。在这个主题课程的探索实践中,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土艺术资源,教师、家长、幼儿一起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孩子用眼睛去发现家乡的美,培养孩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增强孩子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每一个过渡环节(来园、餐前、离园等)及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如在餐前可以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请小朋友介绍不同民族的用餐礼仪、服饰和习俗;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制作民族工艺品、表演少数民族舞蹈等;在户外活动时玩民间游戏,带孩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跳房子、跳竹竿、斗鸡等;离园时给孩子讲一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等。
三、结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幼儿园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增强孩子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儿童为本,借助游戏化、生活化的幼儿教育理念,注重情感培养和体验教育,以游戏活动和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创设、重大节日、主题实践、日常教学和家园共育为主要支撑,以渗透式和延续式为主要特征,以通过实践提出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方法,以培养幼儿的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及民族团结的情感为主要目标,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形成初步的归属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性成长。通过分析理念、方法和策略,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有效实施路径,为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