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

张静 路遥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65期
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宁海小学 东营市垦利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展开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突出学校教育的社会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策略出发,通过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正文: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劳动教育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课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形成跨学科主题活动,实施课程综合化,增强课程实践性。课程标准提出后,劳动教育改变了学科教育的补充课程状态,真正实现了“五育并举”。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1]。同时,将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路径,探索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学习完“图形面积”后,学生回家判断自家花坛或是一小畦菜地的形状,并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花坛或菜地的面积。促进了数学知识和劳动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劳动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分类与整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干净整洁的房间、脏乱无章的房间,引导学生观察后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放学后整理自己的房间,将物品进行分类。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种积极探索。[3]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与规划劳动教育任务

1.结合数学课程内容设定劳动教育任务

劳动是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途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要教育的根本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实现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实现劳动教育和数学教学的内在结合,应考虑如何将数学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2.制定劳动教育任务的目标与要求

2022年数学新课标提出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作为小学主要课程,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实现小学数学和劳动的融合,能够提升学生劳动意识。[4]同时,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实现劳动教育的任务,同时也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形式。因此,劳动教育的任务要因“课”制宜,要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倡导多元性。

3.劳动教育任务的实施步骤

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2022年新课程标准提出,单一学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育人方式。提倡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因此,教师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捕捉有效资源,强化自身素养。[5]教师要学习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形成学科融合意识。其次,教师要立足课标要求,明确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目标。

(二)创建劳动教育的教学环境

1.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环境能够影响人,塑造人。因此,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例如在班级内开展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时,教师亲自操作,展示如何使用工具、如何解决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劳动故事分享会,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讲述自己工作中的劳动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设置“劳动之星”、“最佳创意奖”等荣誉奖项,定期评选并表彰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2.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要让劳动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室、劳动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配备必要的数学工具和劳动工具,如尺子、量角器、木工工具、烹饪工具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融合意识和能力。例如,聘请专家组织讲座、优秀案例分析等,真正提高学科融合质量。

(三)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与实践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时,采用讲授法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通过讲授法介绍计算公式和基本概念,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他们测量教室或校园内的不同区域,并计算这些区域的面积。

2.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例如,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一次简单的市场调查,要求他们记录并分析不同食品的价格,然后计算出最经济实惠的购买方案。

(四)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

1.校内劳动实践

校内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包括测量花坛的面积、计算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所需的肥料等。

2.校外劳动实践

校外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环境。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工地,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让学生估算建筑物的体积、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等。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相结合之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包括设计与规划劳动教育任务、创建劳动教育的教学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施校内外及家庭层面的劳动实践。不仅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茜.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D].成都大学,2024.

[2]柳丽玲.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向日葵的一生”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4,(03):21-24.

[3]费琪文.小学数学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基本方式[J].中小学班主任,2023,(24):23-25.

[4]谢佳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3,(36):67-69.

[5]胡焱,王晓杰,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过程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05):62-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