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创新

杨振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64期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教师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同时分析了实施这些创新策略的效果与挑战,旨在为推动高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创新

一、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数字化转型要求高校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随着近年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兴起,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已经难以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在线教学平台的普及要求教师具备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的能力,例如直播、录播、课件制作、题库建设和复杂的线上教学管理操作。

(二)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和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能力。这包括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单一的PPT课件制作对应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高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工具及资源整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校教师应具备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够应用以上这些授课方式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教学,实现课程目标达成的最大化。

三、当前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目前,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往往追求热点创新话题,导致教师在培训后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师资培训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缺乏针对性: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往往未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导致培训内容过于笼统,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2.滞后于行业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对高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现有的培训内容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3.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院校对教师能力提升的激励措施不足,教师参与培训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激励不足:部分高校院校对教师参加培训和提升能力的物质激励不够,如培训补贴、奖金等,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职业发展激励缺乏: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对教师的能力提升成果重视不够,未能将教师的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教师缺乏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

3.缺乏精神激励:对教师在培训和能力提升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缺乏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导致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不足,影响了他们继续提升能力的积极性

(三)评价体系不科学

当前高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忽视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能力水平。评价体系不科学问题具体还包括:

1.评价指标单一:当前高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实际能力水平。

2.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体主要以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为主,缺乏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企业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影响。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创新策略

(一)创新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化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教师能力发展激励机制,设立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基金,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资助。将教师参与培训和能力提升情况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等挂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大赛、创新教学大赛等教学比赛,结合教学沙龙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创新交流的平台。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完善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除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外,应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模式创新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能力水平。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及时发现教师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支持。

五、结论

数字化转型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推动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通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水平,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高校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机制,推动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超.高校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4,(06):173-176.

[2]杨传喜.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2):54-57.

基金或课题项目:新余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4YGY181,课题名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简介:杨振(1990年11月出生),江西省新余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