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决策行为研究
摘要:行为金融学重点关注在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所做出各项投资决策过程。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介绍了其存在的几种理论基础,分析了常见的存在原因,提出了优化策略。本文目的在于协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决策行为,以便提升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投资者决策;行为金融;优化策略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对资产价格的形成、交易信息的传递,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即认为广大投资者能够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然而,实际生活工作中,投资者往往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左右,导致其最终的决策行为偏离原理性预期。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为我们理解上述行为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投资者心理、情绪等因素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市场中的异常现场。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很大程度上,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非自身的投资逻辑和理性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有限理性、认知偏差、情绪因素三个方面[1]。
(一)有限理性方面
该理论由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认为人们在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追求的是满意解而非最优解答。主要原因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往往只能关注到与自己相关的、容易获得的信息。引申到投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往往会受到信息密度大、决策时间短、认知能力弱等多种局限,难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理性的分析。此外,面对复杂的投资决策时,投资者也会采取简化策略,这些策略虽然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可能因为分析不够全面而导致出现投资偏差。
(二)认知偏差方面
认知偏差假说包括损失厌恶、羊群效应和过度自信三个方面。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认为损失相较于等量的收益更为厌恶和敏感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往往导致投资者在面临损失本应止损时,不愿意及时止损,而选择继续持有,从而导致投资损失进一步扩大。
“羊群效应”,即投资盲从,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偏离自身的理性投资决策,倾向于跟随大众投资者。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波动,让资产价格偏离其价值本身。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往往高估资深的知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这会导致投资者过度交易,频繁买卖,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三)情绪因素方面
投资者作出决策时的情绪状态,同样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比如,日常生活中,贪婪和恐惧是最常见的两种投资情绪,过度贪婪会让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过度乐观,盲目追涨;而恐惧情绪会让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过度悲观,盲目杀跌。
二、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市场环境方面
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导向、市场走势这些方面都会对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产生影响。比如,在过热的市场下,投资者往往比较乐观,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在熊市情况下,投资者往往非常谨慎,会选择趋于保守的投资策略[2]。
(二)信息获取渠道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取信息已经不是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而如何筛选和利用信息却是很多投资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信息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会影响投资者各项投资决策效果,过度的、不准确的信息往往会让投资者作出偏离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投资者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经验和知识水平丰富的投资者往往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也可以更好地综合运用投资策略来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知识和经验并非决定投资者成功的唯一因素,投资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市场变化的处置能力。
(四)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导致投资者在价值观、风险偏好和决策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倾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而不是关注短期收益和投机机会。因此,我们在研究投资者决策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3]。
三、投资者决策行为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风险意识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承担行为,不存在完全无风险的投资。投资者应当在追求潜在收益的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不仅仅包括在投资前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还包括在投资过程中对各类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持续的监控。投资者可以通过设置止损点,在市场波动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时,自动触发卖出机制,从而限制潜在的损失。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采去分散投资的策略,即不要将资金投入到单一资产或市场,而是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这种策略可以降低单一投资失败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然,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评估重检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定期重检投资组合,确保它与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4]。
(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来源广泛,真假难辨。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筛选和甄别能力,避免被虚假、错误的信息左右。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运用专业机构提供的,具备较高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研究报告和分析工具。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掌握投资对象的详细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三)增强独立判断能力
投资者在实际的投资决策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确保能做出给予充分事实和数据基础上的独立判断。当然,这不是简单说说的。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基础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投资者才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避免走入误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5]。
四、结语
行为金融学为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我们通过深入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风险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为金融学也提供了优化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和拓展,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任超. 我国金融广告监管制度的优化——基于行为金融学和欧盟经验的考察 [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1, 23 (02): 136-152. DOI:10.16538/j.cnki.jsufe.2021.02.010.
[2]杨蒙蒙. 行为金融学及其应用文献综述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 (19): 70-72. 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0.19.025.
[3]夏中泽.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0, (18): 64-65.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18.064.
[4]韩森.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 [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 (03): 50-53.
[5]樊红燕. 投资者决策行为偏差探析及应用 [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10): 118-120.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