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价值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60例,分组运用随机数表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各组30例,比较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希望水平(中欧冠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FACT-B)。结果: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评分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消极应对评分低,积极应对评分高,P<0.05;希望水平护理以前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希望水平高,P<0.05;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ESCA高于对照组,FACT-B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下的行为转变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会调节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积极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关键词】基于赋能理论;行为转变护理;乳腺癌;术后化疗
乳腺癌好发于女性群体当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以及术后化疗。乳腺癌手术以后,一些化疗患者因为化疗药物、情绪状态以及机体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导致疾病加重,预后恢复情况不佳[1]。对此,要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干预,特别是从行为、心理方面多一些关注,避免患者存在回避行为,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护理能力[2]。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措施,会通过健康教育方式,促进患者心理、行为以及认知等改变,增强患者的个人护理能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3]。但因为此种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运用文献有限,故研究中将收治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赋能理论下行为转变护理价值,现将所得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医院于2022.12月至2023.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挑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全部都是女性,采用数表法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5±7.36)岁,疾病病程为1-4年,平均为(2.02±0.52)年。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34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8±7.33)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85±0.44)年,通过对一般资料的比较,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对比。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经相关的检查已经确诊为乳腺癌;纳入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的研究;患者具备语言交流的能力;术后予以化疗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存在其他肿瘤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使用,为患者说明乳腺癌知识、手术知识以及术后化疗知识等,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化疗后注意事项。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展开用药指导,让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提供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展开基础化护理服务。
将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用于研究组,内容如下:此种护理模式共包含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赋能阶段、行为转变阶段以及维持阶段。①准备阶段:此阶段护理工作,要实现三方有效沟通,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取得密切联系,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心理状态、认知情况,总结当下患者的护理需求和护理问题,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自我护理能力、行为态度等,为每一位患者设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工作开展前,先说明基于赋能理论下行为转变护理的价值,让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病情和患病后的行为态度,通过相互的交流,设计出行为认知改变目标,让大家积极参与到护理计划制定与配合中。②赋能阶段:此阶段护理主要围绕患者情绪、饮食、运动和健康知识方面执行。在情绪护理上,可引导患者多听轻音乐,或者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转移注意力,调节心理压力。健康知识可通过宣教工作普及给患者,让患者知晓并发症预防方法、术后化疗要点、乳腺癌防治知识等,可采用问卷、一对一问答等方法,加深患者的印象。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自我护理的办法。在饮食护理上,告知患者不可吃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化疗后推荐患者有氧运动,把控运动强度,推荐八段锦、太极拳、慢走等,千万不要过于疲倦。③行为转变阶段:总结患者准备和赋能阶段的不当行为和错误认知,并通过正确处理方法的讲解,让患者改正行为态度。首先,需要让患者提高对疾病恢复的期望值,让其主动转变行为,依照护理人员提供的计划合理饮食、用药、运动和保持较好心情。④行为维持阶段:患者坚持一段时间的正确行为和态度过后,如果恢复情况理想,便可表扬鼓励患者。如果仍然有不恰当的行为,要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严重后果,让患者持续保持较好的心态和正确行为。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情绪:评估两组的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使用SAS、SDS量表展开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着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②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用于评估中,条目共计20个,单条目1-5分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越倾向应对方式。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分数在12分至48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希望水平越高。
③自我护理能力:研究中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包括自我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构成,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④生活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含社会、生理、情感、功能附加关注,单项评分0-4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研究选用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 %)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使用t值、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情绪
护理干预前,两组在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上,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应对方式、希望水平
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指标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希望水平、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2。
2.3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前,两组ESCA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ESCA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量表评分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压力过重、心理僵化等表现,使他们对待疾病治疗产生抗拒和抵触心理,不仅无法对疾病形成正确认知,且影响到化疗治疗效果[4]。对此,要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提供护理,经有效护理调整患者的行为和状态,使她们愿意重新审视自己的病情,并树立起较强的疾病治疗信心,在行为以及思想上都发生巨大的改变,愿意自我护理,且改正以往的错误行为状态[5]。既往为患者提供的常规护理比较单一,仅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饮食和病情提供护理,忽视了对患者认知行为的干预,使患者应对方式、行为状态变化不大[6]。而基于赋能理论下的行为转变护理,会将转变患者错误行为思想作为主要目标,在护理执行前就联合患者、患者家属制定护理方案,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采用可行、适配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改正行为、提升自我护理能力[7-8]。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基于赋能理论下的行为转变护理,分别护理后,得到结论:比较焦虑、抑郁情绪可知,护理前P>0.05,经护理后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在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积极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分数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ESCA高于对照组,FACT-B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在赋能理论支持下的行为转变护理,会改善患者目前的不良情绪状态,持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从原因上分析得知:在基于赋能理论行为转变护理的前期准备阶段,护理人员便已经和患者建立友好交流,经充分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心理、行为习惯等,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干预方案,让患者知晓必须转变错误行为的重要性,以此让大家想要恢复健康,并为此付出努力[9]。赋能阶段会教会患者各种自我护理方法,患者也会在饮食、用药、运动上提高警惕,以正确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面对疾病治疗,增强护理配合程度,最大限度消除化疗对患者生活、工作、家庭的影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0]。
综上所述,建议在护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时采用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既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也会提升患者对战胜疾病的希望,使患者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存质量,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琳,吴岐. 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4, 53 (02): 149-152.
[2]周丹萍,裘丹珊,王红梦. 行为转变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 [J]. 浙江创伤外科, 2023, 28 (09): 1793-1795.
[3]瞿海燕,冯秋琪,殷飞. 希望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困扰、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0 (13): 2005-2010.
[4]阳丽容,李燕辉,黄芊. 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 (04): 52-55.
[5]孙雪琪,吴培香,冯小莹. 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J]. 全科护理, 2022, 20 (33): 4645-4649.
[6]胡玉美,孙红霞,甄文英. 心理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J]. 心理月刊, 2022, 17 (22): 100-102.
[7]朱亚飞,彭艳婷,宋晓梅,等. 积极应对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与失志综合征间的中介作用 [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24 (04): 301-306.
[8]赵娟,李心红. 行为转变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 (S2): 88.
[9]木巴拉克·依克拉木,曹艳,张翠萍. 面对应对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 [J]. 现代临床护理, 2021, 20 (11): 1-7.
[10]李楠楠,王静,马亚松,等.基于智谋理论的临床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不良反应和疾病获益感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2,20(11):1137-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