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家园共育理念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刘贤会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67期
伊金霍洛旗第六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动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劳动教育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早在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幼儿园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劳动技能、品德、知识和兴趣”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随着家园共育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实践。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育婴师范专业开设了《家庭教育学》课程,探讨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理论和实践。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李希贵等人开展了《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劳动教育实践。

(2)国外研究动态。在国外,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历史比较长,早在20世纪初就有相关研究。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在其著作《幼儿时期的经验》中强调,幼儿应该作家庭劳动,以培养劳动技能和品德。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实践。

2.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家园共育理念下,探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家庭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当前,家园共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但家庭和幼儿园如何共同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研究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家园共育理念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重点研究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家庭参与在其中的作用。2.框架思路。(1)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劳动和学习的地方,因此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家庭参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或与父母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幼儿可以锻炼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家庭参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2)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家园共育的理念指导下,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和推动幼儿的劳动教育。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策划和组织的劳动项目。(3)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为了了解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需要设计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情感的发展等方面。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自我探索和体验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孩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我服务劳动技能与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活动重要性的意识。难点: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探索和体验,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理解事物。4.主要目标。(1)通过探索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模式和方法,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2)通过探索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操作,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3)通过深入研究家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探索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和作用。

三、研究准备

1.在学术思想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框架。传统上,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通常只是园内活动,而家庭的参与度较低。然而,在当今社会,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将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纳入研究框架中,探究了家园共育理念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拓展了传统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范畴。2.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既运用了定性方法又运用了定量方法。具体来说,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定量方法,同时也采用了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定性方法,以多角度、多维度地考察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文献综述:深入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法的借鉴。2.实施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详细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实施的时间和地点、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数据采集:根据研究设计,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可以通过家庭访谈、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的劳动活动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质性分析方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结果展示:根据分析结果,编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整理研究成果,展示研究发现和结论。可以利用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3.总结阶段:分析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总结出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提出对于家园共育下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和建议。研究评价: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2.问卷调查法:3.案例分析法:4.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家庭背景的差异性: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家庭环境以及家长参与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到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效果。2.家长的理解和参与度:家长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成效。3.劳动任务的选择: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劳动任务,并在活动中平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4.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关系:将劳动教育与学术教育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既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要满足幼儿技能学习的需求。5.安全与保护问题: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保证儿童的安全以及合理管理和保护幼儿,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6.评估与反思:如何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估与反思,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是一个需要面临的挑战。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学术论文:将研究结果整理成学术论文,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将研究成果推广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模式。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或教育游戏故事为教师提供有关家庭与幼儿园共育下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详细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社会效益:本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结合,推进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互动。这将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亚玲,胡庆华.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理念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影响[J].中国学前教育,2018,(07):31-34.

[2]谭丽华.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相融合的研究[J].教育学刊,2020,39(03):55-59.

[3]Zhao,Y.,&Raikes,H.H.(2018).Parentingandchilddevelopmentin“non-Western”contexts:Parenting,pathwaystochildwell-beingandchild

developmentinChina.SocialPolicyReport,25(3).

[4]Miller-Lewis,L.R.,Baghurst,P.A.,Sawyer,M.G.,Prior,M.R.,Clark,J.J.,&Arney,F.M.(2016).Earlychildhoodexternalizingbehaviorproblems:child,parenting,andfamily-relatedpredictorsovertime.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34(6),886-901.

[5]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

[6]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

[7]鄂尔多斯市幼儿园保育工作指导手册等

主要参加者:王芳、王燕、单冬梅、王智、马媛媛、郭桃、刘彩凤、段小燕、陈萧语、郝霞、孙荣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