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融合信息技术,点亮教学课堂

——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殷爱岑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67期
宁夏银川市湖畔中学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也促进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初中语文学科作为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不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也会在语文学习中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深度思维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融合

引言: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得到丰富,还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形式得到创新,强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为了提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对信息技术的融合方法和时机进行思考,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以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主要分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资源过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加重。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并没有对其进行筛选,导致大量重复、冗余的教学资源被应用到语文课堂上,使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其进行学习和记忆,学生的学习精力也会不足。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应用的时候,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资源进行删减和整合[1]。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在景物描写中表达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也应当将该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核心,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搜集和筛选,并将其整合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能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将大多学习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加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和在其中融合思想情感的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己掌握语文学习主动权。微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为初中语文翻转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支持。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让学生对微课视频进行观看,尤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将该重点分解成多个小知识点,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小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鼓励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总结自身的疑惑和思考,如“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只有描写景物的才是景物描写吗?”、“为什么景物描写能够表达情感?”等,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进行锻炼[2]。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深度思维

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通常需要深度思维作为支持。学生在面对学习内容的时候往往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但是此时的思维并不是深度思维。深度思维作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究课文深刻内涵的基本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使学生对高难度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实现深度思维发展的渠道,进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时候,通常只能够阅读文字,对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以及节奏进行欣赏。但是,学生却难以对其中的景象产生主观的认知和理解。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课件,结合课文阅读过程中地点的变换,教师也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地点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将课文文字信息与直观图像信息相关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通道被打通,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了解到作者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自己在儿时热爱大自然、追求知识的品质以及怀念儿时自由快乐的状态。

四、利用信息技术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初中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方式,使其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作业。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为学生布置摘抄、分析、写作等类型的语文作业,并完成线上收集和线上批改,以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索,使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惠霞.浅析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3,25(5):167-169.

[2] 杜建荣.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科普童话,2023(36):112-114.

[3] 祁永忠.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3,25(3):164-166.

[4] 彭参.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25(17):188-1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