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Peplu人际关系理论构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

喻小凡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99期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617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Peplu人际关系理论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便4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6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诊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对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据患者需求制定康养护理运行模式,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解释后康养护理需求率高于解释前(p<0.05);干预后健康认知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慢性病管控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plu人际关系理论所建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的慢性病管控质量及认知率,对实现慢性病远程及长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eplu人际关系理论;慢性心血管疾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

伴随我国的新医改进展,智慧医疗产业进入人们的视野,自互联网+医疗模式,转变为5G+智慧医疗模式,医疗服务业朝向智能化转型。在社会经济进展环境下,群众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呈现出流行趋势,心血管疾病发生人数增多[1]。病程周期长,慢性迁移,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需长期或者终身服药,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重要。我国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医疗政策变动,远程管理及智慧医疗已经成为新方向,对慢性心血管疾病康养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延续性优化护理模式,不仅能提升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管控,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并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优化服务内容,搭配5G智慧医疗模式,实施远程指导及健康宣教、远程监护、门诊咨询等方法,远程管理同时,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本研究基于Peplu人际关系理论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模式,分析该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4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6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诊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3例、女性81例,年龄46-81岁,平均(65.58±6.3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78例、高血压70例、心衰30例、其他26例。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②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③研究对象无智力、言语障碍,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且可配合协助完成系列量表及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它急性疾病和(或)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调查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结合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的需求,解释“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的目的、意义,并基于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监督完成。调查后,分析影响患者对“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无需求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204例患者完成调查。经调查发现,影响患者需求医院的因素有对“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不了解、患者年龄大不会使用智慧软件、无法完成远程接收、不认可该模式等,共计17个影响因素,经人员解释后,患者对该康养护理模式的了解度提升,并认可该康养护理模式,积极配合康养护理模式建立,针对年龄较大,不会使用智能软件患者,家庭照护者配合“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模式制定及应用。在实际建立期间,将“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模式制定为认识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

第一,认识期:该阶段是患者使用“5G+智慧医联体”与医护人员沟通及熟悉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表达自己咨询的问题,了解到患者病情后,为其提供用药指导及生活指导,向患者解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及坚持康复护理的意义。第二,确认期:在软件中,护士强化宣教,每周为患者推送2-3条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并配合医生给出后续的治疗计划,护士及家属积极探索病情管理的问题,在沟通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引导患者主动表达,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建立信任关系。第三,开拓期:等待患者及家属熟悉“5G+智慧医联体”实施模式后,可自主查询其中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康复管理资料,主动学习丰富的心血管管理知识,了解健康生活的行为及用药后常见并发症。护士根据患者查询的问题,也可根据其浏览记录,给予其其他补充知识,持续性提供专业化指导,解答患者康养的疑难问题,使其居家保持稳定的病态。第四,解决期:该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养计划,患者一个阶段无异常后,鼓励期参与到下个阶段康复计划,设置康复目标,护士与患者制定康复期间的收获与感触,适当夸赞患者,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后续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①调查204例患者在人员解释前后的“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需求率。

②调查204例患者经“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认知率,量表中有20个健康知识,共计100分,>90分代表大幅认知,50-89分代表普通认知,<49分代表不认知。

③慢性病管控质量: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包括饮食管理、用药管理、作息管理、运动管理,单个项目为30分,共计120分,分值高代表慢性病管控质量良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解释前后康养护理需求率

解释后康养护理需求率高于解释前(p<0.05),其中,解释前有134例需求,需求率为65.68%;解释后有204例需求,需求率为100%。

2.2干预前后的健康认知率

干预后健康认知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干预前后慢性病管控质量对比

干预后的慢性病管控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病程长,慢性迁延,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且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尤为重要[4]。顺应国家政策背景的驱动,将5G智慧医疗模式运用至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中,构建延续性护理优化服务模式,改善病人的血压状况,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5]。优化服务内容,借助5G+智慧医疗模式,进行线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问诊咨询、远程监护等延续性护理服务,可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为患者提供便利和节省复诊相关医疗费用[6]。本研究拟将先了解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服务的意愿以及对服务项目需求的现状,而后运用Peplu人际关系理论构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在该干预模式干预前后的结果看,干预后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管控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健康认知率高于干预前,而且针对前期需求率不高的慢性心血管患者,经解释后,患者了解该干预模式的优势,需求率随之提升。该结果显示,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模式不仅优化服务内容,借助5G+智慧医疗模式,进行线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问诊咨询、远程监护等延续性护理服务,可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为患者提供便利和节省复诊相关医疗费用[7]。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基于Peplu人际关系理论构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及慢性病管理认知率,该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天天, 徐翠荣, 蔡雪, 徐筱璐, 谈雅茹.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医联体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 21 (02): 267-273.

[2]陈玉芳, 黄婷婷. 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 (21): 102-106.

[3]盛欣, 兰洋, 连航杰, 乔思琦, 牛洪琳. 智慧医疗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现状研究[J]. 互联网周刊, 2023, (11): 28-30.

[4]单士芹. 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 29 (07): 61-65.

[5]魏薇. 延续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 (06): 57-59.

[6]熊伟芬, 林娜. “互联网+医联体+中医药”背景下中医院智慧药房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成效[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 (12): 96-98.

[7]李霞, 杨蕊, 陈飞飞. 远程网络延续护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 (03): 414-419.

课题:攀枝花市社会科学2024年度规划项目:基于Peplu人际关系理论构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G+智慧医联体”康养护理运行模式(2024YB-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