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刘燕军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02期
642224198708113633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领域之一,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工程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施工效率低、安全风险高、作业难度大、气候多变和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多。因此,研究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探讨了不同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更好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资源;可持续;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其分布不均衡,比如黄河流域常年干旱缺水,而长江等流域水资源涵养量较为充沛。从宏观角度看,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需求也呈现日趋增长的势态。为有效缓解这一供需矛盾、确保经济发展和民生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大力投资推进了众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集经济性、社会性与生态性于一体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促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电力能源供需、改善农业灌溉、调节气候变化和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在保护水源地、防洪减灾、维护流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安全、推动社会稳定而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源自人类对于环境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实践论证,是深思熟虑后的探索与行动指南。在全球资源日渐减少的现代化,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当代需求又不破坏未来世代福祉的新型能源发展路径。

“可持续”这一理念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应以牺牲人类生态和生活环境为代价。应当建立在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来。随之,国家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挑战,从而探究转向更加环保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为实现可持续的宏伟愿景,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全球性问题,如不及时得到改善和加以解决治理将会严重阻碍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组织,都在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倡导绿色消费,不断寻求适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特的发展任务和巨大的转型压力。但我国在清洁能源研究、探索和实践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决心,首先致力于水能电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如采用水力、风力和光伏发电取代过去的火力发电,为走全面可持续发展规划道路奠定基础。国家大力规划、投资建设利国利民的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关乎全国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基本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更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化工程技术不断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在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还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可持续使用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还在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探索更好的方法。各行业建设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是规划与设计内容的基本要素,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工程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是我们对未来的责任和使命。水电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新型能源利用与可持续性必然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基石。

1.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方针。比如已发挥实际效益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乌东德水电站以及很多抽水蓄能电站、规划中的引大济岷等很多大型水电项目均为国家重点工程,始终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其环保节能性、绿色可持续性等都是利国利民的清洁能源,其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水电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提供可持续发展,还能保障国民安全的需要。我国水电工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为:1.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破坏面广;2.环保和生态修缮资金投入欠缺;3.管理体系不健全或不完善;4.“四新”应用不广泛;5.信息化技术缺乏应用;6.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较低;7.气象和水文监控数据更新或收集不及时等。水利水电工程要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和水电能源持续再利用问题。

1.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如水利水电工程的成本较高,加上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不利因素和征地移民等不确定性的限制,致使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施工管理受人为水平影响(对技术规范掌握不足)等,使得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管控较为困难。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这就要求工程现场从根本上解决水保环保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施工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施工技术是企业为完成建设目标而采用规范与标准化的技术控制手段和方法。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两种。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与填筑、钢筋和模板、混凝土施工、机电与金结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机械工程技术包括起重吊装设备、施工和生产加工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重要主要包括围堰截流、岸坡和基础处理、灌浆、导流或泄洪洞、大坝混凝土浇筑、厂房及闸室等建筑物、机电设备装配等;此外还包括开挖爆破、渗流监测与处理、心墙、白蚁及病害防治处理、金属结构安装、安全监测系统、联合调试、防洪发电运行管理技术以及锚喷、养护、回填压实、含水率和密实度检测技术等。

2.2 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等控制效率和安全管控全过程。其应用应满足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应提高施工质量、投资、进度控制和安全管控及隐患排治的整体管理水平。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已成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施工企业应加大对施工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提高技术来提升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并且应建立健全自身管理体制、完善技术信息化控制,以加快对施工技术的组织管理和创新应用。

2.3 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某水电站,位于湖南省某自治州境内。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300 MW,包括一个水库枢纽和两个抽水蓄能电站。水电站主体建筑物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为127.5m,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1260m,死水位高程为1175m。电站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电站厂房、引水系统、泄洪闸等建筑物组成。水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其功能是防洪、灌溉、供水和发电。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库容为15.19亿m³,总库容为21.47亿m³,属于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控制目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的根本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能更有力的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合格与否,应结合进展实际,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及设计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控制手段应对不同突发情况的技术难点。第一,应掌握和加强施工技术规范化,完善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实施责任制度,定期进行现场会议、书面检查和巡视监控;第二,重视“四新”的广泛应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与效率;第三,重视事前与事中技术交底、机械设备维保工作。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相关规定,且依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控制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一岗双责”制度有序管控。

3.2 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进度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进度控制事关工程的施工成本与质量控制效力。应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施工进度,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首先,应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年计划、月计划并绘制进度图,通过审批后组织实施;其次,重视施工技术在进度计划中的应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收集和整理进度资料、优化方案、调整方法;最后,加强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各方的协商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不比其他工程,其野外作业性质和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气候多变、高低温影响、防洪防汛或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冒顶透水、地下不明情况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灾害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有一支经验丰富、组织力强、反应力快、技术过硬的施工企业事先分析预判对施工进度的不利影响,制定细致的应对措施防止或减少工程延期、超期带来的不利后果。并应做好临时用电、高空作业、爆破施工、高低温和夜间施工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3.3 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控制指标,事关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满足安全生产前提下优化方案、提高效率。一,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精心组织施工;二,合理控制材料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损耗率;三,采取措施提高机械化使用率;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控制人工成本;五,加强质量、进度和安全管控,防止或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施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管控力度更能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性。

3.4 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施工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制定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加强对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管理工作,确保人员操作安全可靠性。一,加强工程现场的安全管控效力,定期安全教育、交底培训并抽查对安全掌握的基本情况,危险现场增加巡查、专人值守等安全管控力量;二,应采取巡视、督导等方式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三,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规定组织审查论证,结合现场实际合理调整或优化施工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掌握现场安全运行状况;四,定期对机械和施工设备进行维保,确保运行良好;五,联合各方加强现场安全专项检查,采取措施预防或消除风险和隐患,对已出现的隐患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加以整治处理,防患于未然。

四、探究改进施工技术以促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1 工程管理的改进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工程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力。首先,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制度和规范并严格执行;其次,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还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与管理体制。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开发、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科学应用,以保障现代化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4.2 施工技术创新的推广和运用

首先,加强技术创新的交流、研讨和宣传工作,提高人员对技术不断创新的认知;其次,加强对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的借鉴、学习和推广,使人员更多掌握先进施工技术的创新成效与运用,鼓励更多单位参与到现代化技术创新和运用中来;最后,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不断优化和论证,保障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更大程度减免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

4.3 加强人员的组织教育和培训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持续发展和“四新”的推广应用,人员素质和技能也在提高,但仍要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学习力度和深度,更好发挥“四新”的应用效率。应建立完整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使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定期强化工人技能培训和考评,采取奖励制度以提高岗位专业技能;合理有效地增强工人安全和责任意识,达到共同积极发挥安全作用的效果。

五、结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但施工质量的管控受多种因素干扰,在施工中应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确保工程建设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完善质量和安全管控体系,不断研究探索新技术,发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新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益丰.试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9).303-303.

[2]赵福忠.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用.2015,(2).

[3]赧然.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关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5.30.207 .

[4]殷瑞.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5.30.1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