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以提升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质量。通过对对话、行走、共建的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旨在构建更为紧密的学校和家庭关系,促进孩子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平稳过渡。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深入挖掘了家园共育的核心要素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话促进信息共享、通过行走构建跨阶段的学习路径、通过共建打造教育生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
关键词: 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对话,行走,共建,
引言: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对于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衔接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新的实践路径来优化幼小衔接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话、行走、共建的实践路径探索,构建更为紧密的学校和家庭关系,以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我们期望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园共育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一、对话:幼小衔接中的双向沟通
(一)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机制
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小衔接中,建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的方式,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的机会。在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喜好和个性特点,同时向家长传递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的信息。此外,采用在线平台或通讯应用也是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通过及时的消息推送、图片分享等形式,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促进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这样的沟通机制能够建立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共同关心和支持孩子成长的团队[1]。
(二)孩子参与对话的方式
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中,为了促使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对话,可以通过教育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比如,在艺术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鼓励他们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作品分享环节,每位孩子都有机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画作。这样的对话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建立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信关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对话方式,可以促进孩子们在幼小衔接中更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行走:跨阶段的学习路径设计
(一)跨阶段教育目标的设定
为了促使孩子在过渡到小学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地适应学习环境,可以设定一系列的跨阶段教育目标,以语言发展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和互动活动,引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词汇量,同时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通过设定这样的跨阶段教育目标,教师能够精准地指导幼儿的学习,让其在幼儿园时期逐渐建立起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的基础。此外,针对跨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团队游戏,带领幼儿合作完成简单的计数任务,锻炼协作意识和基础的数学概念。这种跨阶段教育目标的设定,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全面的能力,为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学习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
在幼儿园的学习资源共享实践探索中,应致力于打破课堂的单一性,通过共享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音乐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分享具有启发性的音乐故事和歌曲资源。通过在幼儿园内创建一个共享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上传、分享优质的音乐资源,使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文化背景。这样的实践探索不仅拓展了学习资源的来源,也促使家园共育更紧密地结合,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3]。
三、共建:共育共建的教育生态
(一)家庭和学校的共建项目
在构建共育共建的教育生态中,应着眼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共建项目促使双方更紧密地协同育儿。以亲子阅读项目为例,教师应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同阅读图书,并通过定期的家庭阅读分享会,将孩子在家中的阅读体验与学校的阅读教育相结合。在分享会上,教师与家长共同讨论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发现,分享孩子的成长点和问题,形成了一个共建的阅读社区。这种家庭和学校的共建项目不仅促进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
(二)社区参与和支持
在构建共育共建的教育生态中,社区参与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积极引入社区资源,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使孩子在更广泛的社区环境中接触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社区讲座为例,通过邀请专业人士或社区志愿者来学校进行主题讲座,向孩子们传递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社区参与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社区成员提供了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
结束语:
对话·行走·共建这一路径不仅强化了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也为孩子们的顺利过渡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话促进信息传递、通过行走构建跨阶段学习路径、通过共建形成教育生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这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将成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动力。期待通过这一实践路径的不断优化,为幼小衔接提供更为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铺设更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蕾.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路径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01):90-91.
[2]张瑾.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87-89.
[3]刘岩.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留学,2023,(23):62.
2022 年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幼小衔接背景下短视频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145202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