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概念统领下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摘要: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构建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为推进科学教学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从大单元的整体视角出发,帮助学生逐步建构以科学大概念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依据课程标准,系统规划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围绕核心概念,以链式问题建构知识层级结构;精准分析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起点;重视学生的表现型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是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小学科学教材为载体,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新课改不断创新,义务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单元教学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搭建了有效的学习路径。围绕大概念对学习单元进行建构与设计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不仅可以对具体的科学事实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提炼,扭转课时教学设计中暴露出的知识碎片化、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与结构化,促进有意义建构,而且可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跃迁,在培养科学思维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一、依据课程标准,系统规划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是单元教学逐步推进的重要因素。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单元教学,不仅是把散落的知识目标进行统合,同时也要把思维、技能、态度统合在一起,凸显单元教学目标的统合性。
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和课时对接,确定各课时需要达成的目标,如教科版五年级《船》单元启示课“船的历史”一课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能通过实验认识到船的载重量、稳定性与形状和结构的关系,保持对船的研究兴趣,意识到造船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都是设计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来分析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再通过对学生学情分析和教材内容分析,设计出可行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
二、围绕核心概念,以链式问题建构知识层级结构
核心概念将大量的科学事实与具体知识聚合到一起,其解释力更强、概括水平更高,是组织串联学科内众多一般规律、原理的关键性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对内容单元进行重构,作为建构学科单元教学的逻辑主线,以更上位的视角去归纳学科一般规律,凸显知识层级结构,将有利于揭示学科本质,呈现知识间联系,促进学科知识结构的优化。
以核心概念统摄单元基本问题,引导单元内容、串联单元教学的主线,强化学生对学科逻辑的深层次理解。根据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整个单元教学中生成出的问题进行提炼分层并形成问题链,以持续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升自主建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根据学生科学素养目标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为: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收出、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结合教材活动内容,单元大概念延伸出本单元的链式基本问题如下:
船在发展历史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怎样让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
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持续的动力?
怎样用最少的费用造出一艘理想的船?
作为隶属科学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单元,本单元的驱动性问题可以定位为:怎样用最少的费用造出一艘理想的船?
链式问题的提出和达成,有助于教师把握单元编排逻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单元知识逻辑主线,促使他们去思考理解具体知识背后隐含的一般性规律。
三、精准分析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起点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研究教材基本内容,明确教材中学生能力培养,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进行教学。厘清教材编写逻辑,对教学背景准确把握,明晰各课时教学活动达成目标。
四、重视学生的表现型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教学评价应通过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善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名学生的科学素养。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表现型评价,开展标准化纸笔测验的同时,还有以实验、小制作、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测评。
单元学习评价方案要依据单元目标和使能目标来设计。特别是课堂学习中,嵌入式表现性评价的落实过程尤为重要。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检验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帮助学生向外部呈现对某一大概念的认知结构。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小学科学单元教学内容、提炼单元教学问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是操作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分析教学资源。组织趋向于大概念的学习活动,利用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是探寻小学科学教学转型的重要路径。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和研究的还需要我们继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晨光.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7):60-63.
[2]金鑫.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策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