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创新共融”视域下: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教学融合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种文化元素交融碰撞,而文化自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而民间艺术,则以其质朴、生动的形式,广泛植根于民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创新共融”的视域下,如何促进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跨界融合的教学实践,不仅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艺术人才提供新思路。
一、文化自信: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融合的基石
1.1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关乎国家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们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保持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根基。
1.2中国古典舞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身韵、技法、服饰及音乐,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身体语言的艺术表达,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蕴含着“和”的哲学思想、阴阳平衡的美学观念以及刚柔并济的审美追求。
1.3民间艺术的价值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泥塑、皮影、戏曲、舞蹈等,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民间艺术以其质朴自然、生动活泼的特点,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共融: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融合的路径
2.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文化自信、创新共融”的视域下,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融合首先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传承是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并继承两者各自的文化精髓和艺术特色,才能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独特魅力。创新则是动力,通过融合现代元素和技术手段,对古典舞和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2.2.1 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例如,在古典舞教学中融入民间舞蹈的元素和技法,通过学习民间舞蹈的动作编排、节奏处理和情感表达,丰富古典舞的教学内容,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可以在民间艺术教学中引入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和审美标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
2.2.2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与发现。通过组织田野调查、工作坊、艺术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民间,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将其所见所学融入古典舞的创作与表演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3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其对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如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或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艺术表现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三、创作与表演和跨文化交流括展的融合
3.1创作与表演的融合
在创作和表演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将古典舞与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融合,创编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作品。例如,可以以某个民间故事或传统节日为主题,将古典舞的优美动作与民间舞的欢快节奏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感的舞蹈作品。通过这样的创作和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3.2实践活动的多样化
实践活动是教学融合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民间艺术节、舞蹈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公益演出,将所学艺术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3.3跨文化交流的拓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与国外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师生、交流演出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融合作品展示给国际观众,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四、结论
在“文化自信、创新共融”的视域下,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教学融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种融合也将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
项目信息:沈阳师范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编号JGYB202448;“文化自信、创新共融”视域下: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艺术的教学融合
作者信息:姜玲玲( 1980.09.04)女,辽宁沈阳,硕士,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单位邮编: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