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不”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研究
摘要:反腐败斗争是党和国家长期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其中“三不”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加强反腐败斗争、构建廉洁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三不;反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引言: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关系到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斗争。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四风”,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然而,腐败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面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全面落实“三不”理念,全面从严治党,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1.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的意义
1.1 维护政治清明与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政治清明与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腐败的存在会导致政治体制失灵,社会资源被非理性配置,公共权力被滥用,从而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反腐败斗争的目的在于打击腐败现象,恢复政治清明,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政治体制变得清明,社会资源得到公正分配,社会公正与公平得以实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会随之增强。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党和政府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2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目标之一。腐败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的严重损害者,它不仅侵蚀了党的基本价值观,还削弱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公信力。反腐败斗争不仅是一场打击腐败现象的战役,更是一场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重要实践[1]。通过持续不断的反腐败斗争,可以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树立起良好的党风政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也将更加巩固,为实现党的事业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道德支撑。
1.3 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规范运行,降低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反腐败斗争,可以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法治化、阳光化、规范化的政治生态。这意味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只有切实做好反腐败斗争工作,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国家向更高水平发展。
2.“三不”理念的内涵
“三不”理念是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反腐败理念,体现了对腐败问题的全面系统治理。这一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不敢腐
不敢腐强调了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和震慑。党纪国法的威慑力不在于它的严酷性,在不敢腐的范畴中在于它的不可避免性。当在反腐败斗争中大力惩腐,腐败的风险性增大,腐败成本增高,党员干部会主动拒绝腐败。这一理念的本质就是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断提高腐败案件的查处概率,提高腐败违法成本,倒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不敢滥权。在“三不”体系中缺失了惩治,监督和教育就不会带电、长牙,而成为“稻草人”。
2.2不能腐
不能腐强调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腐败问题易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过大且集中而不受制约。不能腐意味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起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机制体系。这包括了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加强执纪问责、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为权力套上制度笼子,从制度上保证党员干部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腐败行为,确保权力不能被滥用、被腐化。
2.3不想腐
不想腐强调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自我约束。无论多么大力惩腐,再怎么完善制度,拒腐的最后防线都在于思想道德。这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意味着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醒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敢于拒腐防变,不因权力而腐化,不因利益而腐化。自觉抵制腐败诱惑,保持廉洁自律,坚守纪律规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建立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线。
3.“三不”在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应用
3.1 基于不敢腐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3.1.1 强化惩腐手段和震慑腐败的氛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取得胜利,必须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大力反腐态势和严厉惩腐氛围。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党纪国法双管齐下,让所有贪腐分子胆寒。
首先,必须坚持严的基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受贿行贿一起查。其次,严查腐败案件,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对那些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甚至二十大之后仍不知敬畏、胆大妄为的腐败分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再次,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尤其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同时不断推进国际反腐,切断腐败分子外逃后路。
3.1.2加强党内监督和执纪问责
加强党内监督和执纪问责是确保不敢腐理念落地生根、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内监督机制,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能够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约束力和震慑力,从而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的党内监督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和执纪问责的前提。这包括建立起覆盖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网格,明确监督责任和监督权限,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有效性。其次,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做到违纪必究、违纪必查、违纪必纠、绝不姑息。只有通过严肃执纪问责,才能够真正地强化不敢腐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最后,要加强对执纪问责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执纪问责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有效实施。
3.2 基于不能腐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3.2.1 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是实现不能腐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健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提升反腐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确保权力不能被滥用、被腐化,从而有效地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第一,建立健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这包括建立起覆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反腐败制度体系,涵盖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司法监督等多个方面[2]。这些制度包括党内监督制度、反腐败法律体系、反腐败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等方面,确保反腐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反腐败领域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加明确权责界限,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法律适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政治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和规范,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被腐化。
3.2.2 深化改革和加强机制创新
深化改革和加强机制创新是实现不能腐理念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强反腐败工作的机制创新,可以提高反腐败斗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不断深化改革是推进不能腐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解决制度机制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第二,加强反腐败工作的机制创新也是推进不能腐理念的关键举措之一。包括建立健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探索实行更加严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加强对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和整治等方面的工作。
3.3 基于不想腐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3.3.1 强化思想教育和党性修养
强化思想教育和党性修养对于反腐败斗争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教育,以及加强党性修养,能够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不想腐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是培养党员干部不想腐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对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树立起对腐败的深刻厌恶和不想腐的坚定决心。其次,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防止腐败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党性修养培训、党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使他们在面临诱惑时能够自觉抵制,不为所动,真正做到不想腐。
3.3.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文化氛围,倡导廉洁自律,树立公正廉洁的价值观念,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和自我约束,从而有效地推动不想腐贯彻落实。
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源头入手,注重教育引导。这包括通过加强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廉洁自律的认识和理解,使之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品行。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强化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和典型,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向优秀典型学习,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和自我约束。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廉洁自律、公正廉洁的典型,要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树立他们的典型作用,引导更多的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同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廉政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强化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持续深入开展。这包括建立起健全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构、廉政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等。
3.3.3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加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实现不想腐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强化社会监督,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不想腐的廉洁党员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注爱护支持,同时对腐败现象进行曝光和批评,可以提高对腐败分子的舆论压力和廉洁党员的社会评价,促使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做到廉洁自律。
首先,强化社会监督是加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群众、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其次,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是加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和报道,对不想腐的党员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树立他们的典型形象,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同时,对于发现的腐败问题,要及时进行曝光和批评,坚决予以查处,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树立起公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文化氛围[3]。
结语:
通过对“三不”理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研究,可以看到其在推动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化“三不”理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J].机构与行政, 2022(6):1.
[2]杨历敬,程广军,胡德华.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J].中国纪检监察, 2022(13):3.
[3]方舟.提高"三不一体"能力水平筑牢反腐防线[J].大连干部学刊, 2022, 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