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唐利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96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对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领域朝着技能型、复合型进行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中存在实践导向不足、技能导向不明等问题。本文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入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建构。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改革;实践

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备受关注,在科学教育活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科学教育并非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更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围绕幼儿的特征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行为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不断提升自己。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贯彻这一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以“实践取向”为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一、课程改革论述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是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围绕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特征与规律介绍如何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时候,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涉及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对应的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十分鲜明的理论性以及指导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国外一直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面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合作反思、问题导向等等。在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新时代幼儿园的发展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背景下,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有幼儿园管理、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教学工作更重视实践与技能的掌握。具体是指:具备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能力、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等等,这些能力意味着培养的教师要具备职业能力的应用和实践。《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素质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围绕《幼儿园教师标准》中对师德、专业理念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方面展开[1]。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一)设计课程目标

围绕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理念,再开展教学意义重大。在教学领域,课程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建立在当前幼儿园职业岗位能力之上。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当重点强调,教师能力应该是主要的内容,合格幼儿园教师应该要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呈现出来的特征制定对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的实行方案,运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合作机会,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调整学习方法,能够给幼儿灵活的指导。因此,在学前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参照教学改革要求和学前教育岗位用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培养目标。本文在综合多方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能力+教育素养(可以设计教学活动、开发教育教学资源、评价和反思教学过程、综合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将其中内在要素进行有序排列,从而符合新的教育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内容组织情况关系到学习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新时期在遵循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进行重组、模块化重构,形成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教育项目。比如:(1)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写的理论技能;(3)说课设计——说的技能;(4)科学教学活动——开展科学探索;(5)综合主题活动——体验“七彩童年”……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等。根据课程内容重组内容,核心知识点围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种类、教案、文本的设计与编辑”,比如“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写的理论技能”“说课设计——说的技能”均是理论教学,是学生职业技能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实践教学则科学教育、主题活动等等;评价与反思则是针对科学教育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反思。这种知识点重构之后,用具体知识点以及具体项目作为教学的主线,开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特征,将教学任务加入具体的项目学习中,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说课”“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在整个结构的设计当中,教学评价与反思模块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能够和教学技能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这个模块的内容要结合实践展开,通过这个模块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课程应该怎样去做,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选择活动设计内容之后,能够心理有目标。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职业能力,让自己成为“能说”“能写”“能做”“能思”的幼儿教师,以契合新时代教育事业对人才培养需求。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模式

按照《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需求,在基本的理论学习模板,打造“预习”“精讲”“学练”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材目标,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进行对应的学习,如线上查询资料、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等等。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项目,明确学习目标和核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这种学习方式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将接受式教学转变成为探究式学习的局面[2]。在“精讲”阶段,这个阶段是指精细化讲解理论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引领的作用。因此教师尽可能秉承“精细、全面、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教学,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阐述对应的内容,在理论课程中树立“实践”的理念,在其中渗透各种实践因素。比如在上课之前的前几分钟,进行日常联系,比如展示“跳舞”“唱歌”“做游戏”等相关的技能。在即将下课的5min之内,布置案例分析、头脑风暴、阅读分享等课堂要完成的任务,在布置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课程实践化、丰富化。

“学练”环节,主要是指“学习”与“练习”,是指对课程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关于课程教学的方式与理论素材,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对应任务,这些任务在网络平台上面发送给学生,也可以用练习册来完成。有的任务需要学生独自思考独自完成,也有任务需要合作完成,这种系统且全面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全面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知识功能,助力学生未来在岗位上的使用过程。

(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来看,学生养成职业技能需要不断的实践训练、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素养刻在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形成自己的意识。因此,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布置以下的实践学习:

课堂学习展示与答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快速反思实现自我提升的场所。教师在这个环节进行答疑,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的互动中,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架构体系[3]。

构建实训室:围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开设实训教学,比如科学发现室、微格实训室等等。实训室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利用丰富教学资源来完成训练,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除了课堂与课后的常规实训练习之外,还包含教具制作、游戏创编等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走上岗位的必要技能。比如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创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科学小实验;阅读科学家故事;制作科学玩教具等等。在实训的时候,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加入的小组,跟随小组的学习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在特定时间内对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日常学习+ 考评结果”。

制定单项和综合比赛:制定各种比赛,可以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围绕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比赛,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学校之间的各种比赛,也可以参加省级比赛等。可以从教案设计、科学教具制作、说课设计、区域活动指导等方面入手,以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实现“以赛促学”,打造以比赛为渠道促进学生提升的氛围。

4.学校观摩和体验式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进入幼儿园成为教师,进行观摩,体验,在学生见习期间之内,完成指导手册上面的相关任务,再让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展开评价。

(三)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与实践当中,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发挥线上教学资源的作用,比如首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下载优秀的慕课、视频、图片等等。在云班级社区,也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档案;教师线上发布任务、线上反馈。信息技术还方便教师随时监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线上就项目情况进行讨论,齐心协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4]。

比如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面下达任务单(基本理论知识点与项目实训的具体任务),任务也分为个人的和小组任务,小组人员首先完成“个人单项”任务,比如撰写教学方案、优化教案、制作教学具等等。再通过实训基地来协助,完成具体的任务,如拍摄短视频和制作教具等等,完成之后邀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根据小组成员的评价来进行改正。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应该记录下来。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面提交自己的项目任务包,任务包中包含教案、视频、评价表等等;小组合作完成的,在小组内挑选出方案,小组成员相互写作、商讨、修改,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力、素质都得到锻炼,也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对接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符合新时期教育事业目标。

(四)课堂反馈和展示

在学习过程中,精讲是教师完成的,答疑也是在师生互动下完成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反馈很关键。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务后,说出项目完成的过程以及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契合度、协调度,丰富活动层次性、衔接性。最后教师在整体上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亮点和不足,通过这种互动方式让学生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5]。

(五)反思评价

通过自我学习、小组互学、课堂答疑、线上交流、以赛促学、案例教学等不同环节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评价模式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得分占七成,小组评分占三成,评价过程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接下来学生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反向思考,并且进行修整,最终上传实训手册。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展开讨论,关于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展开详细的分析。学前教育中,课程学习一定要认清着力点,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构建出更立体、更完善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竹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探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8):27-30.

[2] 周佩芳. 情境教学法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广东教育,2023(27):54-56.

[3] 郭晶晶,林龙凤. 幼儿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式混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140-142.

[4] 李紫阳.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39(5):124-127.

[5] 喻玉,岳婧娟. 岗位能力需求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改革策略[J]. 长江丛刊,2021(35):59-60.

课题: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2JY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