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1+X”证书制度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李卫华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11期
郑州西亚斯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1+X”证书制度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建设的一个内容,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就业岗位上所需证书进行归类整理,重构“1+X”证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在校、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进行统计,获取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种类的比例,以此来验证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有机衔接的教学效果;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开辟、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能够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国务院于2019年1月份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1+X”证书试点工作,目的是鼓励当代大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够取得职业技能类的等级证书,以此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本领。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有利于深化国家的产教融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因此,“1+X”证书制度成为高等教育中“三教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如何在新时代通过“1+X”证书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更好的对接,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体育学院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1“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价值

1.1“1+X”证书制度的内涵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新的岗位,但是这些岗位需要人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新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因此对教育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新的思路。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也在紧跟时代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考虑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等能力发展需要,特推出了“1+X”证书制度教育。“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的学习后获得的反映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高等院校体育类教学从职业技能需求角度出发,并通过“1+X”证书制度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1+X”证书制度的价值

现如今,各个高等院校推出“1+X”证书制度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这里的“1”和“X”都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证书具有教育功能,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就业服务的功能。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机制、评价模式等等方面,都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过硬、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另外,还能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既要能够修满学分、拿到学位,同时还需要获得“X”证书才能够毕业,因此构建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将高等教育目标和证书培养目标相结合。

2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难

2.1专业人才培养与“1+X”证书制度对接不畅

目前,“1+X”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体育相关专业的青睐,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当前,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制度对接不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制定的,而X证书制度标准主要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来制定的,两者虽然都是根据社会发展中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所对应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当前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2.2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领域匹配度不高

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多门课程教学来完成,而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领域的匹配度上存在差异,在人才标准、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等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重点是对企业、岗位进行培训的一个评价组织形式,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课程专业建设了解不足;而高校中的课程建设重点是培养厚基础、宽领域、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对于特定的证书内容没有了解。因此,在教学中,会出现在开发“X”证书的过程中,导致资源配套滞后的问题。

2.3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不够

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社会上认可度高,而且含金量也高,相比较而言,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高,这也就导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不够。高等学校的学历证书是国家权威机构颁发,并且得到广泛认可;“X”证书由培训评估的组织机构颁发,对于我国当前发展而言,职业资格证书仍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因此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对于体育类专业而言,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评估组织开发的证书时间还并不是很长,而且执教经验也不足,企业资源也是导致开发和颁发证书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因此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2.4开展“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培养人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从目前高等学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而且职业素养不够,这也是实行“1+X”证书制度教学遇到的困难之一。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仅是要求数量上的提高,更要求质上的提高,需要教师不仅仅具有理论教学能力,还能够对社会、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认定具有足够的了解,要求教师也具有更高的实践教学能力。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方案

3.1重构“1”+“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1+X”证书融合培养方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将高等院校的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契合。高等院校对教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毕业要求进行重新梳理;对社会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对等级要求、目标定位、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方案等进行梳理,之后将二者进行打磨,以此来进行“1+X”证书制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需要将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让专业课程和职能培训课程挂钩。有些专业课程是没有涵盖“X”证书内容的,这种情况可以让相关教师展开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模块的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内容增加补充了解,“X”证书可以获得种类详见表1:

通过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接收到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一体化。

3.2推荐专业教学与“X”证书获得的有机衔接

在教学中,与X证书的获得进行有机衔接,可以根据各个职业资格证的不同标准来设置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教师可以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统筹安排好学位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更好的推荐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衔接,实现专业的培养和教育培训的成果转换。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举措,鼓励学生参加“X”证书的培训和获得,如,凡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对应的课程,可以增加学分,或者免修个别模块;又或者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同学,期末考试相应的科目可以增加分数等等;以此来推进专业教学和证书获得的有机衔接。通过教学实践和在校、应届毕业生的统计,获得证书比例详见统计结果图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最少,18.9%;获得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比较多,占据一半以上,比例为52.6%;获得三种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也不算高,占比28.5%。由此可以看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衔接模块化课程内容,让体育生将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技能有机衔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打造专、兼结合的体育教学创新师资队伍

做好“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需要一支良好的师资团队。首先,要对“1+X”证书制度的教学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培训、考试内容有系统的研究;第二,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方法、技术进行运用。做到以上两点,是打造一只专、兼结合的体育教学创新师资队伍的关键,只有有了创新的教学团队,才能够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生在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新方法上更好的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高等院校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对体育教学创新团队的师资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更新理念,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可以组织教师集体讨论,统筹教学资源,对教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让专业课程、证书培训两者更好的融合;还要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弹性的教学方式,改变理论多、实操少的教学现状,鼓励教师开展“学、研、训、赛、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掌握职业技能资格要求的内容。

3.4创新校企合作的新路径

在“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专业与社会、企业需求,以及培训评价的组织进行多样的交流。对校企合作的新路径的开辟、创新,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对专业进行研究,对现状、发展趋势有深刻的洞察,对企业、岗位的真实需求、职业技能水平的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做到衔接。

创新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主要有五个阶段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以高等学校作为基础,由学校内的教师主导完成,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第二个阶段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起步阶段,主要是校内教师和校外人员共同完成,学校体育教师邀请校外企业、职业技能人员来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第三个阶段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快速提升时期,这个阶段以企业、行业师傅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形式,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第四个阶段是实战阶段,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第五阶段是职业能力成熟期,这个阶段是按照相关标准对毕业、进入就业岗位的人员进行测评,合格者可以转为正式员工;这种有类似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技能质量监控,既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对其就业、创业拓宽路径,也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评估。

4结语

以往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国家大力提倡“1+X”证书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能够让体育类专业人才从入学到步入社会进行就业、创业的培养体系发挥出重要作用,能够很好的践行“1+X”证书制度教学的应用价值,验证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要求;对于“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持续推进,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教育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陆森召,李龙.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3):59-65.

[2]汪正法,石先彬,钱韦文繁.“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体育教育“三教”改革的创新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4):74-76.

[3]刘伟杰,罗琪,周露林.“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体育视野,2022,11:143-145.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3年度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JGYB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