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并探讨其实践路径。我们以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引导,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教育专家咨询,最终形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五维核心素养体系,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研究还进一步提出了实践路径,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研究表明,构建"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有助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研究成果可以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 社会体育专业; 核心素养体系; 实践路径;专业教育质量;
1、"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1.1 “双一流"背景的解读与对趋势分析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双一流”计划被提出,旨在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这一背景下,“双一流”成为了国内高校竞争与发展的焦点,也对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双一流”的解读与对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对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具有以下影响和表现。“双一流”计划要求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注重学科的深度与广度发展,这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双一流”计划强调学科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社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与社会需求密切对接,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专业人才。
1.2 “双一流"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挑战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社会体育专业的领域与知识较为广泛,传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社会体育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科研水平上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1.3 “双一流"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机遇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高校可以借助“双一流”计划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2]。“双一流”计划的推动也将带来更多的科研及创新机会,为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资源支持。
“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既面临挑战,也蕴含着机遇。在应对挑战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需要积极把握机遇,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基于"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2.1 定义核心素养的构建框架-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基本技能是学生必备的动作、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等。创新能力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出新观点解决问题。社会责任是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人文精神是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关怀,提升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德尔菲法在核心素养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在构建基于"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时,德尔菲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专家意见的循环咨询和反馈来逐步确定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和结构[3]。
确定参与德尔菲法的专家团队。这一团队应包含多领域的专家,包括体育教育学者、社会体育专业从业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等。他们应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宝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德尔菲法的循环咨询,专家团队将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经验,提出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和构建框架的意见。
2.3 核心素养体系的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性,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可以收集学生、教师和雇主对于核心素养体系的认同和评价。他们的反馈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修订和完善核心素养体系。
可以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证研究,以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设计和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可以评估核心素养体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成果。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5]。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得出对于核心素养体系有效性的结论和评估。
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实践路径探索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本节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引入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和合作培养核心素养。
课程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程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多种资源、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评价体系应综合考察学生在各方面核心素养的表现,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评价方式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学习报告、作品展示、口头答辩等,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结束语
在"双一流"背景下,构建适应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五维核心素养体系,提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对专业教育质量的影响。然而,本研究所提出的体系和路径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将这一素养体系和实践路径更有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研究者还需关注本研究成果在不同类型高校和地区的适用性和差异,以确保其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彦璐,吕佳,马少丹.基于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改革 [J].体育文明研究,2020,35(21):68 - 73.
[2] 刘媛,张慧.大学体育"双一流"建设中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J].体育科技文献通讯,2019,27(02):89 - 93.
[3] 张海英,汪娟. "双一流"高校体育微专业教育平台的构建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讯,2021,33(15):178 - 183.
[4] 雷晓萍, 蒲亚萍."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发展研究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78-79.
[5] 钟宇,朱为民,胡双飞,董年胜. 社会体育视津“双一流”建设驱动理论 [J].体育学刊,2019,35(04):83 - 90.
课题1:舒必超:2021年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普通教育项目:《“双一流”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程编号:NHJG-2021-1032。
课题2:杨惠:2023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体育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