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带一路背景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王月文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11期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261053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具备高技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和技术需求。不仅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还要开发针对性强的联合培养项目,如学生交换、联合研究等。这样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国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和技术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深入了解各国在机械设计方面的特殊需求和挑战。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1]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为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全球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特别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跨国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些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机械设计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工作环境。

然而,当前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模式仍多聚焦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较少涉及国际化教育元素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2],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探究和构建一个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际合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分析、校内国际化资源的整合以及专业与软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本研究期望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工作环境,为全球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一带一路背景概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趋势中,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这一倡议不仅促进了跨国合作和技术交流,也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国际化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全球化趋势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能够设计适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还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针对国际市场的具体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

1.技术能力:掌握最新的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能够进行复杂的设计和仿真分析。

2.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创新设计,满足市场对于高效、环保、经济的产品需求。

3.跨文化交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4.国际合作:理解国际工程标准和规范,能够在国际项目中进行协作。

因此,高校和教育机构需要针对这些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和国际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全球化趋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需要构建包含国际标准、跨文化交流、国际工程实务等内容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这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更新,还包括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以及引入外国专家和教授进行交流和授课。

2.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实习、实训、项目驱动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和技术发展需求。

3.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拓展: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多国合作,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这可以通过设置国际交流项目、双学位项目、海外实习等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实践中,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三、策略实施

1.跨国教育合作的深化:

不仅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还要开发针对性强的联合培养项目,如学生交换、联合研究等。这样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国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和技术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深入了解各国在机械设计方面的特殊需求和挑战。

2.校内国际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

不仅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际化元素,还应发展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如利用远程教学工具进行国际联合教学,建立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数据库等。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就获得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知识,为将来的国际化工作做好准备。

3.专业技能与软技能的平衡培养:

除了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软技能的提升,如提供跨文化交际、国际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实践机会。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工作环境,加强与不同背景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四、结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全球化趋势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不仅要关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国际视野的培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国际化需求。因此,教育机构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如项目驱动学习、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除了专业知识,软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这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未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关键。

未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包括国际案例研究、国际标准的引入以及国际行业专家的参与,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工作环境。未来的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平衡专业技能和软技能的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工作场景。

参考文献:

[1]刘宝存.苏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十年实践审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4-1-29

[2]张金哲.邓扬帆.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跨文化视角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3-8-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