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数与运算一致性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措施

朱燕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11期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中心小学 678004

摘要: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而言,运算能力的提升对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推理以及培养思维方式均至关重要。数与运算一致性对指导小学生提高运算能力以及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均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基于数与运算一致性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概述,进一步分析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具体案例给出提升措施,便于帮助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提高运算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与运算一致性;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提升措施

农村小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学习以及提升运算能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农村小学通常教育资源有限,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且部分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农村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如城市地区,造成部分农村小学生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一般,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资料显示,部分农村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缺乏耐心、细心,加之课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造成部分学生未能掌握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影响到实际的数学运算能力[1]。鉴于农村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一般,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等产生影响,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措施帮助小学生提高运算能力。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提出为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方向,可以此为基础,从不同角度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数与运算一致性分析

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可从数的一致性、运算的一致性2个方面做好解释,在“数的一致性”中,比如:456是由4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读的时候不能读四五六,而应该读成四百五十六,即在读数过程中需要将计数单位的个数同时读出来,除了整数,小学中段学生所学习的小数、分数同样在读取过程中要遵循数的一致性。在最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时,强调列竖式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要对齐,直接通过相同计数单位数据的加减完成计算,也就是将计数单位进行累加或相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在小数计算、分数计算过程中均需要如此,尤其是在分数计数过程中,需要通分保证不同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要统一计数单位,然后进行分子的加减。

运算的一致性指的是在进行数学运算过程中,运算规则、运算步骤等应保持统一并满足相应的规律性要求。运算的一致性为各种数学推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保证了数学计算过程中数学公理、数学定理的可靠性。这是因为在数学计算过程中,不同运算规则、运算步骤具有特定性,需要保证运算规则的一致性,比如加法运算过程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3=3+1,(1+5)+5=1+(5+5);运算顺序的一致性要求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尤其是在混合运算中,如果是同级运算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然后依次是中括号、大括号里面,最后计算括号外面[2]。在相关数据带有单位的情况下,还需要保证单位运算的一致性,如果计算单位不一致,需要换算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计算,避免直接进行数据计算,而忽视了单位是否一致,这样会造成实际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二、影响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相关因素

(一)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影响运算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无法背诵出乘法口诀或者对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关于0的运算、相关运算定律等缺乏理解,亦或是没有掌握,则在具体计算中将无法运用基础知识,可能出现错误计算,并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产生影响。反正,如果学生掌握了各种运算定律、运算顺序与方法等,则可在实际运算中灵活使用,提升运算能力,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小学生本身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本身贪玩,如果不具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对其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等产生影响,相应的影响到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思维方式和技巧

小学生运算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同时部分运算内容还具有技巧性,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技巧,思维方式固定等,很容易在具体运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到运算能力的提升。

(四)数学练习与经验总结

小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运算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总结经验。但是如果学生的运算练习不足或者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没有总结经验,也会对自身的运算能力产生影响,比如运算过程中的运算速度较慢或者准确率较低等[3]。

三、提高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对小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是进行运算以及提升运算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通过加强考核,确保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并掌握运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保证相关运算顺序的正确性,从而改善农村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对运算能力的影响。数学基础知识考核方式可采取课堂即兴提问考核、口头考试评价、笔试考核、作业考核、观察学生的反应去考核等。

(二)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小学生在运算能力提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与运算相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在预算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更多简便运算的技巧,从而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准确率。

比如在运算过程中,一些常用数据的运算结果应牢记,25×4=100,125×8=1000,同样的0.25×4=1,0.125×8=1,如果要计算32×125,单纯的计算过程就比较复杂,但是如果将32用4×8替代,然后再乘125,此时根据125×8=1000,能很快的得到32×125=4000。

(三)合理运用错误案例,提高运算能力

小学运算中需要保证数与运算一致性,具体教学中可通过一些错误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混合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不能按照正确顺序计算,则产生的计算结果会出现差错,如5+5×4计算中,按照正确顺序计算结果为25,但是如果先进行加法再计算乘法,则计算结果为40,由此可见,保证计算顺序的一致性对保证计算结果十分重要。依靠反面案例的融入,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至关重要。

结束语

理解数与运算一致性才能在实际数学运算教学中更好的运用这一理论,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需要分析影响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运算能力的相关因素,便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不利因素,消除相关因素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23,(11):47-49.

[2]马文秀,柳鸠.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研究——以贵州南部地区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6):63-68.

[3]张凤丽.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75-78.

[4]王文竹.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亚太教育,2022,(10):169-1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