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何秀娟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81期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一中学 748100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有了较大调整,相应的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也日益突出,这种差异性势必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推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全面落实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有必要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  初高中数学  衔接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

高中数学难学,这是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对数学较为普遍的看法,受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会产生惶恐和不安等不自信的心理。所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并通过高中数学优秀学生成功的学习案例,使学生克服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增加自信心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

2.有利于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在对重点题型讲解后,注重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下,开拓性的进行题型的解答。在高中大循环的教学中,高一数学教学则由刚完成高三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来承担,数学教师习惯用高三学生的标准要求高一学生,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高,刚升入高一的学生难以适应。因而,只有实施初高中数学方法的有效衔接,才能使高一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有效增进学习效率。

3.有利于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知识有脱节现象。如二次函数、整式运算、不等式等教学内容在初高中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有待进一步提高。又如,因式分解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教学中的教学要求低,只要求学生掌握公式法、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等因式分解的方法,对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在初中新课标中不做要求,但这一因式分解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用到。再如,立方差与立方和的公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数学在运算中都经常性的用到。几何部分的重心、垂心、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学生大多没有系统的学习,而这些知识都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配方法,换元法和待定系数法等数学知识在初中教学中大多被弱化或忽略。初中数学中没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内容,而高一数学集合的教学内容中,需要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知识。所以这些数学知识脱节现象使高中数学教学面临许多困难,只有经过系统的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系统的高中数学教学。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没有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区分,高中学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复杂化。如何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1.做好高一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阶段的学习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对开学的第一节课充满幻想。所以,作为数学学科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开学初就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高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不要急于进行新课的讲解,把第一节课上成引导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启导课。首先,数学学科教师要以班级成员的身份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并能在心理上能愉快接受学科教师。其次,把开学第一节课上成学生的谈心课。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发言,充分表达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想法。在学生充分表达心理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总结和归纳,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在愉快的心理支持下,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再者,教师要用历年高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准备,并从历年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案例中吸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自信心,从而有效达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心理衔接。

2.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是事实存在的。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相关性、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低,只限于简单的运算和基础性知识的认知。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经常性的应用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的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运算和综合题。所以,高中数学学科教师要充分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新课程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详细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的知识点。制定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校本教材,并在初三毕业的暑假分发给每一个毕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在暑假安排时间补充初高中数学脱节的内容,并适当拓展到高中数学相关的知识点。

3.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学术交流活动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学术交流活动,要打破初高中数学教师相对分离孤立的局面,加强双方在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的合作与交流。首先,高中教师要下沉到初中学校,深入到课堂,通过听课了解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的的达成、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并做好记录,以便在双方交流中能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重点问题。其次,通过研读初中数学教材,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点把初高中数学脱节的知识点加以归纳,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再次,邀请初中数学教师到高中学校调研,通过“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让初中教师充分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并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照比较,找准知识的脱节点,以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实践中加以补充。

初高中数学学术交流活动要经常性、制度化。每学期高中数学教研组要根据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脱节点,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制定学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同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尝试性地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机械性地识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而且还要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级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高质效的促进数学学习效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知识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情,适时制定补充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留足学生适应过度的时间,保证学生在多个方面能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倩.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探索 [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24)

[2]黄珊 魏海.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年(11)

[3]王文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 [J]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