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指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究

林莹 田淑芳 林常茂 吴海燕 陈益平 黄萍 邓婷婷 苏兴玲 张豪 骆良翠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14期
防城港市港口区第四小学 538001

摘要: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强调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任。本研究旨在探讨指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旨在实现数学知识传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不仅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够为教育决策者、教材编写者以及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更加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全面的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方面的素质,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健康人格,这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学生的渐成长期间,心理健康对于他们来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是一切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是将品质进行完善以及智力进行开发的重要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成为了主要的营地,也是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场所。

(二)改善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在心理以及健康这两个方面的意识[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如自卑、恐惧等,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而这些心理素养恰恰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这一复杂学科来说至关重要。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懂得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同时,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学会应对这些情绪压力,保持自己的动力和信心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此外,数学学习还涉及到与老师同学的合作和交流,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足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足,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二)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

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单调、落后,缺乏创新。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意识。他们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情感支持和心理调适,难以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行举止往往影响着学生。一个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教师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保持阳光的心态,将情绪调整至最佳。对于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应对,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够缓和课堂氛围,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影响数学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规范教学行为,如用直尺画等号和分数线、回答问题时尊重对方等,通过眼神、动作向学生传达肯定或提醒,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

(二)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方面,也不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教师应积极组织理论与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密接触社会,使其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增进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统计家庭用水情况、制作扇形统计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教师应注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通过数学实践创新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3]。例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参与课外调研统计家里的水费。这样的课外作业比较新颖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逐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巧妙发掘教材素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选编有大量的生活化元素。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教师应围绕知识主题巧妙生活化情境,进一步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当中“去餐厅吃比萨”的故事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无论在任何阶段的任何学科中,教材不仅是知识的主要载体,还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阅读与研究固有的教材内容,从中深入发掘有关心理面的元素,找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负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如太阳的起落、赛场上的输赢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也不同,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等,善于运用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其形成健康心理。例如,在“猜数游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入性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4]。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靖媛.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宁夏大学, 2022.

[2]马晓骋. 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内涵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 (26): 41-42.

[3]龚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 (21): 52-53.

[4]张晔.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探析[D]. 陕西师范大学, 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