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刘丽春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13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八一中学 74302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以期为生物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引言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知识内容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情境融入生物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记忆。生活化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通过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实用价值。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第一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引入新课内容。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现象。同时需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就是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如讲解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等。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通过案例分析,深化理解,就是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环境污染、遗传疾病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生物项目,例如,在家庭园艺、社区绿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在讲解“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族中的遗传病史,分析遗传规律,从而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原理,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校园及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绘制食物网,从而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跨学科整合,拓展视野,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地理等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联系。通过跨学科项目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反思总结,巩固知识,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撰写报告、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学习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提供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体验。最后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

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案例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校园及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绘制食物网,从而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能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遗传与变异》,在讲解“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族中的遗传病史,分析遗传规律,从而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原理。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知识,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知识应用水平;促进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境,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忠银.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生物学教学,2018,43(2):23-25.

[3] 李吉林.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3):45-47.

[4] 李莎.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0.

[5] 崔永生.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应用[J]. 生物学通报,2021,56(1):34-36.

本文系2023 年度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实验区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以混合式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内容,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439 。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