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要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而且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并以“三全育人”为人才培养核心,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三进三融-学生自治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之后探索了“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三进三融;协同育人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前言: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已经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的出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入研究“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推动五育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将德智体美劳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便构建“三全育人”的整体氛围。三进三融作为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1]。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尝试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在广东、江苏等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开始探索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并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三全育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在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在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的500名学生,调查问卷一共发放500份,回收498份,回收率99.6%。通过SPSS2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在调查完成之后发现问卷的可靠性系数在0.921,证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有53%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自治工作都有所了解,其中25%的学生对于学生发布的各项制度不够熟悉,只是听说过相关工作的开展。而19%的学生表示对于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工作不感兴趣,认为对学校的管理只是教师的工作,与管理人员无关。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对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当问到组织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相关问题时,56%的学生表示实践活动内容较少,并且活动内容比较单调,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虽然学校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相关的实践能力,因此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自治活动。同时,由于在学生自治中不同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组建育人队伍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不同教师的责任认知还不够清楚。其次,目前许多学生对于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兴趣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相关的引导,所能参与的实践活动过于单一,因此对于学生自治参与程度不高。最后,在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是重要环节,而学生之所以对各项制度不够熟悉,主要是因为社会实践和大三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有限,导致育人效果下降。
三、“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育人”队伍
针对当前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育人队伍,以便对学生自治工作进行有效指导。首先,高职院校在建设育人队伍时,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明确分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确保教师队伍中包含专任教师、辅导教师、班导师等教师成员。其中专任教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辅导教师需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班导师则需要结合学生自治体系,组织学生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2]。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重视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育人队伍与产业对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打造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活动载体。并且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结合当前不同岗位教师的实际育人需求,制定长效培训计划,并与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最后,为了构建全面的学生自治体系,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还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选取,在选择学生干部时,需要对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在确保学生拥有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对其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而在学生党员选取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始终与党紧密联系,坚持党的领导,并在学业中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同时,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学生党员的选取,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民主的作用,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选取,进而强化学生参与,形成师生合力。
(二)开展形式丰富的育人活动
在“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自治情况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使学生自治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是使育人活动进课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当前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学习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思政工作的融入,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丰富的中国故事开展专业教学,确保学生在学习案例过程中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指导学生开展自治工作。其次,要开展育人活动进班级活动。在“三进三融-学生自治”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班导师制度,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自治活动。比如在班风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班干部组织讨论会,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形成的习惯以及如何对班级进行治理,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需要积极带头发言,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同时,教师需要引导班级开展人身、交通、网络等网面的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素材,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以此提升学生参与自治的积极性[3]。
(三)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在协同育人体系下,只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通过学生自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资源调动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比如某职业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走向社区。组织学生开展了“把爱带回家,涵养好家教”建设孝老爱亲家风家教的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社区内的老人进行走访调查,以班级干部为核心进行分组,在教师的监督下,班级干部的引导下对社区中每个家庭的家风故事、家规家训、典型事件进行收集,并在收集完成之后,开展相关的演讲比赛,从中进行最美家庭评比,家风家教宣传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治成效,并结合社区力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育人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育人活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启雅. 协同育人背景下饲料企业助力高职院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的策略研究[J]. 中国饲料,2024(8):161-164.
[2]杨德蕾,吕杰.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24,26(7):54-57.
[3]黄亮.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4,45(2):30-33.
作者简介:曾庆(1990-),女,汉,四川,专任教师,讲师,硕士,社区教育、社区治理、社会工作
课题基金项目:“三进三融-学生自治”协同育人体系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SKY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