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电气故障模式识别与寿命预测

田发奇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65期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工业生产领域,它已经成为提升效率、预防故障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一种创新的应用,即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电气故障进行模式识别与寿命预测。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电气故障模式识别;寿命预测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厂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输煤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然而,输煤系统的电气故障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每年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平均可达数百小时,而且可能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对输煤系统电气故障模式的识别与寿命预测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故障数据的高效处理,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为预防性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我们无法通过改进旧技术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创新。”。

1.2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概述

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是整个发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煤炭燃料从储煤场输送到锅炉原煤仓燃烧。这一系统过程设备通常包括皮带输送机、破碎机、给煤机等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保证电厂的发电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据不完全估计,输煤系统的的故障影响可能导致电厂负荷约产能下降5%-10%。,因此,对输煤系统电气故障模式的识别与寿命预测研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大量历史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设备的运行规律,提前预测潜在故障,从而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二、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电气故障模式

2.1 常见电气故障类型与特征

在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中,电气故障是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电气故障类型包括短路、过载、绝缘老化、接触不良以及元器件损坏等。短路故障可能由于导线破损或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引起,导致电流异常增大,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过载则是由于设备长时间超过额定负载运行,造成温度升高,影响设备寿命。此外,元器件如接触器、继电器的触点因反复动作而磨损,可能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产生热量,影响系统稳定性。

这些故障在运行中会表现出特定的特征,如电流、电压的异常波动,温度的异常升高,甚至可能伴随有异响。绝缘老化时,设备的绝缘电阻会下降,泄漏电流增大,可能在电气设备上产生局部过热。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电气故障,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建立故障模式识别模型,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和学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可以识别出不同故障模式的特征,实现故障的实时预警。有研究显示,通过训练的故障模式识别模型,对输煤系统电气故障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显著提高了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2 故障模式的识别方法

在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中,电气故障模式的识别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预防性维护的关键。传统的故障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效率低且准确性有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大量传感器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利用数据分析模型来识别不同类型的故障模式。可以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出能够识别各种故障特征的模型。一旦设备运行数据出现异常模式,模型能够及时预警,大大提高了故障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某火力发电厂就成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输煤系统的电气参数,识别出了一种早期的绝缘老化故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故障在发生前的电压波动和温度上升等特征明显区别于正常运行状态。利用这种数据驱动的故障识别方法,电厂能够在故障恶化前进行维修,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停机损失,显著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三、基于大数据的故障模式识别技术

3.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是故障模式识别研究的基础,涉及收集设备运行状态、电流电压参数和维护记录等多维度信息。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集成、转换和规范化,以提高质量并挖掘潜在信息。

3.2 故障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算法

该过程核心是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运行数据,然后利用预处理技术去除噪声。通过特征工程或深度学习提取故障关键特征,如异常电流峰值和温度变化。使用模式识别算法建立设备故障映射,实现早期预警和精确诊断。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能将故障识别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但选择最佳特征组合和设计实时在线学习算法仍是研究挑战。

四、输煤系统电气寿命预测模型

4.1 寿命预测的基本原理

寿命预测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设备的磨损机理、统计分析以及故障模式的演化规律。在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中,电气设备如电机、开关设备等在长期运行中会因磨损、疲劳、腐蚀等因素导致性能衰退。通过收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流、电压、温度等,可以构建设备的健康指标,以此来评估设备的剩余寿命。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建立设备性能与运行时间的关系模型,当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预测出设备可能的故障时间,提前进行维护,避免非计划停机造成的损失。此外,结合故障树分析(FTA)和故障模式效应及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障模式的演化过程,提高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4.2 基于大数据的寿命预测模型构建

在电力行业中,输煤系统的电气设备的寿命预测对于保障电厂安全运行和降低维护成本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的寿命预测模型构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从实时监控系统中获取,数据量通常以PB级计算。然后,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噪声,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接下来,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提取出与设备故障相关的特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能发现设备在故障前的电流波动或温度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接着,利用这些特征训练预测模型,如使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或深度神经网络,以建立设备寿命与运行状态之间的关系。

五、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5.1 研究问题与挑战

输煤系统电气故障识别与寿命预测的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和特征提取。现有研究关注故障特征,但可能忽视数据质量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和异常值处理。此外,现有模型对复杂或罕见故障识别能力有限,可能导致故障漏检或误检,影响设备维修及时性。

5.2 技术趋势与研究展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识别在输煤系统中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故障模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未来研究应融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通过云端平台预测设备寿命,规划维修,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同时,数据隐私保护和跨企业数据共享也将提升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数据处理方法,挖掘数据潜力,推动火力发电行业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田.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运行的安全研究[J].石河子科技,2022,(06):19-20.

[2]杨城,朱品武.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简述[J].电站系统工程,2021,37(06):23-24.

[3]王猛军.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抑尘和除尘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21,(27):38-39.DOI:10.19900/j.cnki.ISSN1008-4800.2021.27.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