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体育课程中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融合路径探究

邓贤旭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68期
屏南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体育课程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传统武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独特健身价值,现代体能训练则具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二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融合路径,通过对传统武术技术动作、训练理念与现代体能训练元素如力量、速度、耐力训练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找寻二者有机结合的契合点。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训练计划制定等维度提出融合策略,以期丰富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武术的热爱,促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为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体育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   融合路径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在高中体育教育领域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体能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运动技巧;现代体能训练则借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旨在高效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表现。将两者有机融合于高中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运动技能及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特点及互补性

传统武术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各种拳法、器械的练习,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目的。其动作丰富多样,涵盖了踢、打、摔、拿、击、刺等多种技法,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要求较高。并且,传统武术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与礼仪规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品德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体能训练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科学理论为支撑,运用先进的训练设备与科学的训练方法,针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进行系统训练。它具有训练目标明确、训练方法精准、训练效果显著等特点,能够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传统武术可以为现代体能训练提供丰富的动作素材与训练形式,使体能训练更具趣味性与文化性;现代体能训练则能够为传统武术的习练提供科学的体能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技巧,减少运动损伤,提升训练效果。

三、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两者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一致性。传统武术注重身体的整体性训练与内在修养的提升,现代体能训练侧重于身体素质的各个维度进行精准训练,两者目标的契合为融合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武术的动作技能与现代体能训练的项目可以相互渗透。例如,武术套路中的跳跃、翻腾动作可以与现代体能训练中的爆发力训练相结合;武术的站桩练习则能与现代体能训练中的静态力量训练相呼应。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较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与掌握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融合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发自身的运动兴趣与潜能。

四、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课程设计层面的融合

在高中体育课程设计时,应依据新课标要求,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可以设计以传统武术为主题的体能训练单元,如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融入现代体能训练的柔韧性与协调性训练方法;在武术套路教学时,结合现代体能训练的力量与耐力训练手段,提升学生完成武术动作的质量与持久性。

(二)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有机结合。例如,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武术比赛或实战的情境,在其中融入现代体能训练的专项训练内容,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提升体能与技能水平;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展示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优秀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者融合的训练要点与技巧。

(三)训练计划的个性化制定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融合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武术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如在现代体能训练的高强度间歇训练中融入复杂的武术套路练习;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弱或武术初学者,则侧重于基础体能与基本武术动作的训练,逐步提升其适应能力与运动水平。

五、融合的实践案例分析

某高中体育课程在武术教学模块中进行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融合的实践探索。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先对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与武术基础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训练小组。

对于基础较弱的小组,教师在武术基本动作教学中,引入现代体能训练的简单器械辅助练习,如利用弹力带进行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的初步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的基本姿势与动作规范。

在提高阶段,针对有一定武术基础与体能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了武术套路与现代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循环训练方案。例如,将武术中的踢腿、冲拳等动作与短跑、跳跃等现代体能训练项目组成循环训练内容,每个动作或项目之间设置短暂休息时间,通过多轮循环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力量、速度与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套路的熟练程度与表现力。

在课程的考核评价环节,不仅关注学生武术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将现代体能测试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如力量、柔韧性、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在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融合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体能与技能水平。

六、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域下,高中体育课程中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特点与互补性,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训练计划等多方面探索融合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验证,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体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与趣味性的融合课程资源,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融合教学评价体系,为高中体育教育中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能训练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使传统武术在现代体育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武术八卦掌——领托掌+舞龙》结构化教学设计[J]. 曾科;刘恒玮;马振儒;梁杰;常铖.体育教学,2023(11)

[2] 全面育人导向下高中武术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探究[J]. 林丁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4)

[3] 温暖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构建与实践[J]. 周德奉.上海教育,2023(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