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顾浩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4年168期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大单元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培养,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等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等。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和教学的方法。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的历程。学生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这种交互涵盖与学习材料、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动等多方面。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里,大单元的背景就如同一个丰富的知识环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这个大单元的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构建起更为全面且系统的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布鲁纳十分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关注点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之上,务必让学生牢牢掌握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方法。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正是以这一理论为依据而展开的。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成为大单元,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全貌,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代数大单元中,方程、函数等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逻辑脉络。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像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于逻辑 - 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更具挑战性的数学探究任务;对于人际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组织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综合考量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大单元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

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例如,在“函数”这一大单元中,可以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了知识点的零散和重复,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例如,在“三角形”这一大单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折叠、拼接等活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边关系等性质,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讲授法可以系统地讲解知识,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究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统计与概率”这一大单元中,可以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方法。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如考试、测验等。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例分析

以“方程与不等式”这一大单元为例,具体阐述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掌握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深入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不等式则是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通过系统学习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能够运用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实际场景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模型,然后运用所学的求解方法得出结果,从而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当学生从众多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时,抽象思维得到锻炼;在求解方程和不等式以及进行模型构建时,逻辑思维不断强化;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建立模型和求解,能激发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整合

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它的解法和概念为后续其他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提供了范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多元情况下的拓展,一元二次方程则在方程的次数上进行了提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有相似的解法结构,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也存在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阶段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如“小明买了 5 本笔记本和 3 支钢笔,共花费 26 元,已知笔记本每本 2 元,求钢笔每支多少钱?”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知识建构阶段

(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通过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让学生学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5)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图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巩固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练习题以及贴合实际生活的问题至关重要。这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充分涵盖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各个方面,例如,对于方程部分,可能涉及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的综合运用;对于不等式部分,可能需要同时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识来解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程与不等式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并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4.总结归纳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这不仅包括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像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如何与不等式中的不等关系相互关联,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解法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深刻反思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例如,在知识掌握方面,是否真正理解了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和应用;在学习方法上,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自主探究学习是否有效等。这种反思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终结性评价

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实施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大单元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养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这涵盖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定理的全面掌握,还得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能。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学情等因素,灵活自如地运用诸如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函数这一复杂的大单元知识时,教师既要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函数概念、性质等专业知识,又要能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图像、应用等多方面内容,这都依赖于教师高超的专业素养。

(二)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大单元教学由于需要整合较多的数学知识,其教学周期相对较长。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时间规划者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要确保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能顺利完成,这要求教师对每个知识点所需的教学时长有精准的预估,如在几何大单元教学中,要合理分配讲解定理、证明过程、做练习题等环节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教学内容过于繁杂的问题,避免学生因知识量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和组织,让教学节奏紧凑而又合理。

(三)要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在大单元教学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和客观性是教学评价应遵循的两大原则。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评价标准方面,不仅要考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像是否理解大单元中的重点概念、能否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解题等,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参与度、思维的活跃度等。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评估等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六、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培养,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陆荣秋.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13): 65-68.

[2]何丽华, 周九星.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J]. 常州市金坛区西岗中学, 2024.

[3]史宁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为例[J]. 中小学管理, 2019(10): 35 - 37.

[4]章建跃.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变革[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19): 6 - 10.

[5]喻平.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1): 48 - 53.

[6]马云鹏.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9): 36 - 39.

[7]曹一鸣, 于国文.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