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要: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因其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然而,现有实践中依然存在方法体系不够完善、数据共享不足及动态调控能力有限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项目环境和精细化管理需求。针对这一背景,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脉络与当前趋势,探讨其理论基础、技术路径及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提供新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研究发现,全过程造价管理需要更强的数据集成能力、多维协同机制以及动态调整策略,以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目标。本研究揭示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创新与技术应用上的关键突破,并指出未来需加强跨学科合作与政策支持,以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数字化转型;大数据;
引言
随着建筑与基础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同时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以及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需求。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以下简称“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理念,以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特点,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该模式在理论上强调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各阶段进行全面成本控制,在实践中则着力通过协同创新与技术手段实现精细化、动态化和智能化目标。然而,现阶段这一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方法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数据整合能力不足以及动态调控机制缺乏等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开系统性梳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背景及发展动因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兴起可追溯至建筑业现代化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一方面,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强调分阶段控制,即在设计阶段进行概算,在施工阶段进行预算,在结算阶段核算实际费用。然而,这种分段式思路容易导致各阶段之间信息断层,从而影响对全局成本的精准把控。例如,在施工阶段,由于前期设计不充分或变更频繁,往往会引发预算超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难以及时追溯到源头并作出有效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复杂项目显著增多,对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国政府及行业协会纷纷倡导更加精细化、集约化的成本管控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应运而生。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建筑信息建模(BIM)、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例如,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将设计与施工环节紧密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历史项目数据中的规律,为成本估算提供精准预测;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与动态更新。这些技术手段为推进全过程造价管理奠定了基础,使得这一新型模式具备实践可行性。
2.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不必要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通过强化前期决策分析,可以避免因方案选择失误导致后续追加投入;通过动态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开销,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从而减少超预算风险。其次,从社会效益方面考量,全过程造价管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当前“双碳”目标驱动下,优化资源配置尤为关键,而科学合理地制定并执行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资金计划,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此外,全过程造价管理还具有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为建筑信息建模(BIM)、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伴随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全过程造价管理已不再局限于单个建设项目,而是开始向区域性乃至跨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网络延伸。例如,以英国“国家数字双胞胎计划”和新加坡“智慧国计划”为代表,大尺度、多维度的数据集成平台正在构建,更进一步凸显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在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3,当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现状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尽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已初具雏形,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多局限性。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技术手段是关键支撑。目前,建筑信息建模(BIM)、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引入到造价管理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然而,这些技术的普及度和成熟度尚存在不足。
研究表明,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设行业在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基础数据库方面进展缓慢。尽管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尝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并设立相关数据库,但这些措施多局限于招投标环节,对于后续施工乃至运维阶段的数据覆盖则明显不足。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对自身核心业务数据持保守态度,对外开放意愿较低,也使得跨项目、跨企业的数据共享困难重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领先企业开始探索通过云计算平台搭建综合性数据库,并引入区块链技术以保障信息安全。然而,这些尝试尚处于试点阶段,推广范围有限。因此,从整体来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目前在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4.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手段。未来,基于建筑信息建模(BIM)、物联网(IoT)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将使工程造价管理不仅限于静态成本核算,而向动态预测与实时分析迈进。通过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条,可以实现从设计、采购到施工、运维阶段的全面成本监控。利用AI分析历史项目数据,不仅能够精准预测类似项目的成本,还可在早期设计阶段主动提出优化建议,从而减少后期变更导致的成本超支。此外,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如材料消耗量、工时分配情况等,为动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在智能化方面,未来的造价管理平台将逐步引入更高层次的AI技术。结合计算机学习算法,可用于自动生成合同文档或审阅预算报告;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影像进行施工进度识别并估算相应成本;而深度学习模型则可基于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复杂场景下的成本优化。这些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同时有效降低人为错误带来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新兴模式,其发展离不开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场景,从单一技术到综合平台,再到宏观政策引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持续探索与改进。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在数字化驱动、理论创新、智能升级以及政策保障等多维力量共同作用下迎来全新发展局面。从长远看,其目标将不再仅限于提升单个环节效率,而是致力于建立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的一体化协作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从“工具性变革”迈向“体系性飞跃”。
参考文献:
[1]吴慧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整合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J].工程造价管理,2024,35(06):69-73.
[2]周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探讨[J].建设监理,2024,(11):51-53.
[3]沈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2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