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治理研究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首先分析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交通运输尾气、能源燃烧排放等。接着详细阐述了现有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等,并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及优缺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治理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实施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加强多技术协同治理、研发新型高效材料与设备以及完善监测与管理体系,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协同治理
一、引言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大气污染已演变成一项全球性的环境议题,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环境工程领域,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目标是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这不仅包括工业排放的控制,也涵盖了交通、农业等多个方面的污染源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一目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与迫切性。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分析
(一)工业废气排放
在钢铁、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污染物的废气。这些排放量巨大且成分复杂的废气对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领域。
(二)交通运输尾气排放
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燃烧化石燃料时会排放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等污染物。随着机动车辆数量的持续增长,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区域,尾气排放对居民健康构成了显著威胁。
(三)能源燃烧排放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和汞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在煤炭依赖型地区,对这些排放的治理尤为困难。
(四)其他来源
农业活动、扬尘、垃圾焚烧等亦会释放污染物。尽管相较于其他排放源,这些排放量相对较小,但在特定时期和地区,它们可能对局部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一)脱硫技术
石灰石 - 石膏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硫的吸收,生成石膏。该技术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但面临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以及脱硫副产品处理问题。
干法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和炉内喷钙法是两种干法脱硫技术。前者通过石灰浆液与SO₂反应生成干粉,后者则是石灰石粉与SO₂直接反应。干法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占地小、成本低的特点,但脱硫效率不高,适用于低硫煤烟气处理。
(二)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使用氨气或尿素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NOₓ为N₂和H₂O。SCR技术脱硝效率高,但需昂贵催化剂,易受烟气杂质影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在高温烟气中注入还原剂,实现NOₓ还原。SNCR技术成本低,脱硝效率较低,对温度要求严格,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除尘技术
电除尘技术:高压电场使颗粒物带电沉积于集尘极,具有高效率、处理量大、阻力小的优点,但设备占地大、投资高,对粉尘和烟气工况敏感。
袋式除尘技术:滤袋过滤烟气颗粒物,除尘效率高,适应性强,不受粉尘比电阻影响。需定期更换滤袋,运行阻力大,能耗高,对烟气温度和湿度有限制。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集成电除尘与袋式除尘技术,提升除尘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燃煤电厂、工业锅炉等,需高投资、专业维护。
(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
吸附技术: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材料用于低浓度、大风量VOCs废气处理。吸附材料需周期性再生或更换,对VOCs成分吸附选择性差异大。
燃烧技术:包括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适用于高浓度VOCs废气处理,效率高,但成本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
冷凝技术:降低废气温度可使VOCs冷凝,适用于高浓度、高沸点VOCs废气处理。但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对低浓度、低沸点VOCs处理效果差。
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该发电厂采用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以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成功实现了脱硫效率超过95%和脱硝效率超过85%,同时除尘效率达到了99.9%以上。尽管排放物满足了国家排放标准,但该工艺仍面临催化剂中毒、设备腐蚀以及高昂的维护成本等技术难题。
(二)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案例
化工园区运用吸附浓缩与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废气。活性炭吸附床净化废气后达标排放,饱和活性炭通过热空气再生。高浓度VOCs废气经催化燃烧装置分解,回收热量用于脱附。该工艺实现VOCs去除率90%以上,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效率。但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和催化剂,增加运营成本,废气预处理要求高,需优化工艺和设备。
五、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多技术协同治理
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将重点着眼于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构建一体化的综合治理体系,以实现对多种污染物的联合控制和深度减排。例如,研发新型的一体化设备,将不同的处理工艺集成于一体,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运行成本,缩小所需的空间,并且使得后续的管理与维护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新型高效材料与设备的研发
开发高效材料与设备是提升治理效能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材料方面,需开发高吸附容量、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吸附剂,制备高活性、抗中毒、长寿命的催化剂,探索高性能过滤材料。设备方面,研发集成在线监测、自动诊断、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实现精准治理和高效运行。
(三)加强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
为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及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实现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控。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治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为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六、结论
大气污染治理对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健康和环境至关重要。分析污染源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措施;当前技术现状和效果,也揭示了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未来,多技术协同、新型材料设备研发和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将是发展方向。持续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大投入和完善政策法规是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龙飞.针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特点与治理措施[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1):136-138.
[2]肖晓,王磊.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理措施研究[C]//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论文集.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沧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2024:5.DOI:10.26914/c.cnkihy.2024.045083.
[3]李娜,董如鑫.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3):96-98.DOI:10.20025/j.cnki.CN10-1679.2024-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