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NICU)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期间NICU收治的100例36周以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母乳喂养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经对比分析,实验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如体重增长更理想、身长增长幅度更大等;在母乳喂养方面,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可有效促进NICU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馈控制;袋鼠式护理;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
引言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中,早产儿由于过早脱离母体,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其生长发育及营养摄入情况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种以母婴皮肤接触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已被证实对早产儿有着诸多益处[1]。而前馈控制强调提前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识别与干预,将其应用于袋鼠式护理中,有望进一步优化护理效果,更好地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提高母乳喂养的可行性。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实际影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9月-2024年9月期间,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100例胎龄在36周以内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早产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均排除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情况。所有早产儿出生后均根据病情在NICU接受相应的治疗与常规护理,且其母亲大多具备母乳喂养意愿,在排除早产儿存在消化道等不能耐受母乳以及需特殊医学配方奶粉喂养的情况后,实际母乳喂养率基本能达到90%左右,为后续观察母乳喂养相关指标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暖箱护理、遵医嘱给药等基础护理措施,按照常规流程对早产儿进行日常照护,并向家属提供基本的育儿知识宣教等内容。
实验组早产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均接受关于前馈控制及袋鼠式护理的专业培训,确保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护理前,对可能影响袋鼠式护理效果及早产儿状态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如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皮肤状况、家长的心理状态及认知程度等[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前做好环境准备,调节合适的室温、湿度,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且安全。在实施袋鼠式护理时,指导早产儿母亲或父亲采用正确的姿势,使早产儿以直立或接近直立的体位趴在家长裸露的胸前,保证皮肤与皮肤之间充分接触,每次护理时间根据早产儿的耐受程度合理安排,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面色、呼吸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与干预[3]。护理结束后,与家长沟通反馈护理情况,解答疑问,并预约下一次护理时间,持续进行袋鼠式护理干预直至早产儿出院或达到相应的健康指标要求。
(三)观察指标
1.生长发育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前后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定期测量获取准确数据,以此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生长的影响。
2.母乳喂养情况:统计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包括开始母乳喂养的时间、能否持续进行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的摄入量等方面,了解不同护理方式下早产儿对母乳的接受程度和喂养效果。
3.并发症发生情况:密切关注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呼吸暂停、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作用[4]。
(四)研究计数统计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对比分析,实验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如体重增长更理想、身长增长幅度更大等;在母乳喂养方面,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之所以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产生积极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生长发育方面,袋鼠式护理通过母婴皮肤的亲密接触,能够为早产儿营造类似子宫内的温暖、舒适且安全的环境,有助于稳定早产儿的生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从而使其身体机能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生长发育过程中。前馈控制的融入使得护理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预防性,提前对可能影响早产儿状态的因素进行把控,如确保合适的环境条件、选择恰当的护理时机等,避免了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这种皮肤接触还能够刺激早产儿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进一步促进其体重、身长等指标的增长。
在母乳喂养方面,袋鼠式护理增进了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让早产儿在熟悉的母亲气息和怀抱中感受到安全感,更易接受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吸吮反射,提高吸吮能力,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前馈控制下的护理人员提前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时机等,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持续关注早产儿的喂养反应,及时调整喂养策略,保障了母乳喂养能够持续、顺利地进行。此外,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也为早产儿更好地适应母乳喂养、消化吸收母乳营养提供了身体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母乳喂养的良好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在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该护理模式充分结合了前馈控制的主动性、预防性特点与袋鼠式护理的独特优势,为早产儿提供了更为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因此,在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尤其是针对NICU的早产儿护理,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模式,以更好地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也为改善母婴健康结局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兵旗.袋鼠式护理结合音乐抚触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应用价值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17):126-128.
[2]李茜,张欣,张银.袋鼠式护理结合循经抚触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06):69-71.
[3]李沛.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4,48(01):54-55+61.
[4]毕慧永.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早产儿基于前馈控制的袋鼠式护理方案的建立及应用[J].包头医学,2023,47(04):57-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