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伸肌肌力的改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100例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遵医行为依从率、伸肌肌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PBS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PT、TAE、PT/BW、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在MG患者中展现出显著效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主观负担感,促进了对医疗指导的依从性,并进而优化了伸肌肌力。
【关键词】: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全方位护理;重症肌无力;伸肌肌力
重症肌无力(MG)属于一种长期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性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受损,导致骨骼肌无力及易疲劳[1]。此病症的病程可能延续终生,并且存在反复发作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功能[2]。心理状态在MG的疾病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为持续的身体不适往往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其中自我感知负担尤为突出,表现为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和社会带来额外的压力和不便[3]。自我效能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的信心程度[4]。针对MG这样的慢性疾病患者,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它不仅强化了患者应对疾病挑战的能力,还提升了其日常功能的执行水平及对持续性治疗规划的依从性,进而间接促进了临床症状的改善[5]。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型在MG的管理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结构框架,该模型突出了三个渐进式的关键阶段:首先,患者应当掌握有关疾病的精确信息;随后,基于所获得的知识,培养正面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在疾病管理中的主动角色;最终,将这种积极态度落实到实践中,例如定时服药、按时进行医学评估及采纳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6]。KAP模型的实施目标在于激励患者实施对疾病控制有益的行为转变,以期达成优化健康状况的最终目的。本研究选择100例MG患者进行探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100例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0~82(48.18±15.75)岁;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15~82(47.42±17.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MG;②病程超过六个月;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具有MG危象;②伴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③具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①饮食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专业的膳食建议,着重于那些吞咽功能受限的个体,依据临床指示,实行管饲策略,确保营养供给的安全与有效,采用分次小量喂养模式,以减少吸入性风险。②气道护理:严格遵循医疗方案执行气道清洁程序,始终保持操作的无菌标准。在实施机械辅助呼吸时,护理人员将密切监测患者的外观色泽、呼吸频率与血压等核心生命指标,旨在及时识别并避免低通气或高通气状况。③皮肤护理:定期更换寝具,营造卫生舒适的休养环境。设定定时提醒,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预防褥疮的形成。④预防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感染控制,同时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休息,以此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概率。⑤健康宣教:在药物使用前,护理人员将重申遵照处方指导的必要性,详尽说明用药步骤与潜在的禁忌事项。护理3个月。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
(1)构建基于KAP理论的专业护理选择,每小组配置5名成员,包括护士长、资深护师及直接负责护理的护士。当MG患者入院时,护理团队将与患者展开深入对话,并运用自我感知负担量表(SPBS)进行评估,以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自我感知的负担水平。结合MG疾病特性,回顾过往护理实践中的不足,依据KAP理论,识别护理中的关键议题,包括患者对MG的医学认知、个人对待疗法的态度及实际应对行为。据此,精心设计一套定制化的、覆盖全方面的护理计划。
(2)针对性的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方案实施。①知识指导。护理小组主动与患者互动,详尽阐述MG的病发机制及其临床特征,旨在强化患者的正确认知并激发其康复信心。团队成员细致回应患者疑问,分发相关文献资料、专业期刊与健康指南,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化患者对MG的理解。②信念指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恰当运用人际距离,强调治疗后症状缓解的可能性,通常介于50%至60%之间。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展现情感支持,强化患者的精神支柱。邀请康复进展良好的患者分享个人体会,包括合理膳食、日常生活维护与适度的康复锻炼策略,以此激励同伴。③行为指导。同步实施行为引导措施,包括遵照医嘱准确用药,避免摄入寒凉及高脂高盐食品。强调餐后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确保充足睡眠基础上进行有目标的康复训练,训练后辅以肌肉舒缓按摩,预防肌肉僵硬与不适。上述护理干预持续执行三个月,以期达成最佳疗效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采用SPBS评价,10~50分,得分越低自我效能感越强。
②遵医行为: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③伸肌肌力:借助美国Biodex System-4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两组参与者在干预前后的膝部伸肌力量进行量化评估。具体操作为录入受试者基本信息,设置两种测试速度,即60°/s和180°/s。在60°/s速度下,要求患者连续完成三次膝关节伸展动作,记录其中的最大力矩(PT)。再以180°/s速度执行相同次数的膝关节伸展,系统测量肌肉收缩最初0.125秒内的能量输出,定义为爆发力(TAE)。此外,系统还自动计算耐力比率(ER)和相对峰值扭矩(PT/BW),最终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进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PBS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伸肌肌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T、TAE、PT/BW、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MG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于疲劳。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常伴随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绝望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感状态[7]。这些心理困扰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加剧MG危象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护理在MG管理中的重要性传统护理模式在MG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集中在遵照医嘱进行精准的药物管理,包括剂量调整与给药时间的严格控制。此外,传统护理也重视患者的情感支持,确保在病房巡查期间能够及时响应并满足患者对于关怀和支持的需求[8]。然而,由于责任护士数量有限以及护理任务的繁重复杂,传统护理模式往往难以提供持续且全面的个体化护理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效果[9]。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策略则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它致力于通过教育指导促进患者的知识获取、信念建立以及行为转变,从而优化其健康行为[10]。该策略在实施护理干预与健康状况监测的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呈现出全面性、综合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支持MG患者的身心健康[11]。
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PBS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在基于KAP理论框架构建的全方位护理模式,观察组通过建立多个专业护理团队,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并促进了持续质量改进。该模式特别强调对 MG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包括内疚感、自责情绪等复杂心理反应的理解与处理,旨在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负担,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12]。在这一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识别并应对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依从性,进而预防MG危象如呼吸肌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此策略确保了所有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管理的能力[13]。此外,基于KAP理论的护理方案还包括教育成分,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治疗动机,促进主动参与治疗决策过程。因此,基于KAP理论的护理方案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还促进了更为理想和可预见的临床结局,展现了其在MG患者护理中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PT、TAE、PT/BW、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观察组运用基于KAP理论的全面护理干预,成功地减轻了MG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增强了他们遵循医嘱的意愿与行动。这一系列措施直接促成了MG患者伸肌肌力的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在MG患者中展现出显著效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主观负担感,促进了对医疗指导的依从性,并进而优化了伸肌肌力。这种护理模式强调了知识传播、态度调整与行为引导的结合,对提升MG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若澜,巨红燕,杨蕊.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负担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115-119.
[2]杨南,姚楠.基于微信平台的病友互助式健康宣教结合共情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知信行,心理压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21):160-163.
[3]豆楠楠.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2):170-173.
[4]任莹,韩凤.基于KAP理论的全方位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24, 22(8):87-92.
[5]赵小莉.自我效能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6):3-4.
[6]张婉,孙莉,姜敏,等.基于吉布斯反思循环的全方位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 30(9):32-35.
[7]王蒙,张林香.优质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15):185-188.
[8]许会弟.个体化康复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空军航空医学, 2022, 39(6):361-363.
[9]谢雅丹,聂学佳.预见性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6-179.
[10]刘东苗,李鑫,李殊,张含.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认知及复发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2):158-161.
[11]于晓.优质综合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1(10):1567-15691572.
[12]袁爱玲. 心理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4):363-364.
[13]何芳.优质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21, 019(0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