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亲近自然,探索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探析

俞佳俊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5年10期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对于外界的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此点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对于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立足科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亲近自然,在自然当中探索科学知识的联系以及来源,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意义,结合具体的实践策略探究,为更多的小学科学教师提供陶行知教育理念渗透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陶行知教育理念;实践策略探析

引言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保持着创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具体地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实际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来开展个性化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探索兴趣较强,并且科学教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探索乐趣,教师要将这两种元素进行融合,为学生制定出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对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研读,就会发现多种理论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利用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探索力,能够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将教育与实际活动相结合,落实生活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等相关理论。

一、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当中,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正在解决着世界难题,而科学技术最核心的要点便是创新能力。小学科学教学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并没有有效地借助科学教学平台来加强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科学的构成本身就是由许多实验以及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组成的,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框架设计时,要引导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生活化内容入手,将其中当中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融入生活化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在开展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融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能够逐步地调转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加强科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潜能。

二、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路径探析

(一)分析教材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教师在利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开展深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科学课堂的基础教学目标,还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只有建立在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才能够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在开展生化实践策略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元素,将两者初步融合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简单探索任务,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开展讲解之前,可以利用小鼓进行敲击,在学习当中,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结合生活化场景,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鼓声是怎样传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的。利用生活现象结合问题调动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工具来观察声音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像振动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当中,并逐渐地抽出玻璃罩当中的空气,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另一位学生敲击桌子,或者把振动的音叉放在水中。通过改变不同的介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任务来分析声音传播的规律。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发现声音传播需要借助介质,在气体,液体,固体当中都可以传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当中的生活化元素,以生活化场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完成探索学习。

(二)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构建教学做教学课堂

教师如果对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身份研读就会发现,在此种理论当中,强调教育与教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理念不能停留在课堂,而是明确教育应当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并且基于此种教育理念逐步地构建教学做三者合一的科学教学课堂,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能够设计具体的实际活动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样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部分内容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来构建教学做三者合一的科学课堂,为学生设计符合当前阶段能力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科学实验小组,首先,引导学生来完成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实验,像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通过借助具体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探究。教师通过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使科学课堂不再单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此种课堂形式当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做三者合一,提升学习效率。

(三)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开展生活化实践策略,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地将实践活动与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来落实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创造探究。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开展生活实践探究,提升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力。这一单元从多个角度为学生介绍了地球的表面变化,像地球的表面结构以及特殊的地理活动,以地球的表面为例,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发展变化,并具体地分析当地的地表形态以及结构。教师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探究,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激发思维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不同阶段的教学政策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框架构建时,要保持着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将生活化实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平民教育等多项教育思想。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具体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伟杰. 取之于生 用之于生——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 小学教学参考,2015(24):76. DOI:10.3969/j.issn.1007-9068.2015.24.064.

[2] 张仲钛. 让科学扎根于生活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析的教学设计中反思[J]. 华夏教师,2019(29):70.

[3] 李大鑫. 让科学扎根于生活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学周刊,2019(15):69.

[4] 刘步仓. 重视教学策略提升科学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2020(13):65.

[5] 仇国聪. 让科学融入生活-论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110-110.

[6] 王娇娇.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验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1(4):21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