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让非遗传承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非遗传承剪纸艺术在社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探索
提要:在社区课堂进行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如何进行非遗传承剪纸艺术在社区课堂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探索,可分“教学导入、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评价”等三步走。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渗透 课堂教学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创新探索中,社区非遗传承中的剪纸艺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素质教育的新型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特色,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充满了改革创新的活力。
一、教学导入:剪纸艺术营造趣味的开端
在社区课堂进行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社区非遗老师首先精心打造一个充满惊喜的剪纸艺术导入环节。把社区非遗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小型的剪纸艺术天地,社区非遗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几串剪纸作品,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晃动,像是在向同学们招手。社区非遗教室后方的黑板报周围也贴满了剪纸,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等非遗图案剪纸,每一个生肖的身体轮廓都是由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组合而成,像“龙”、“蛇”的身体蜿蜒曲折,可看作是多个曲线图形与三角形的组合,还有表现“闹春牛”、“打糍粑”、“拜年”和“长桌宴”等非遗传承故事场景的剪纸,故事中的人物、建筑等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知识。
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社区非遗教室,瞬间就被这独特的非遗氛围所吸引。社区非遗老师就笑容满面地站在剪纸作品前,问道:“同学们,这些漂亮的非遗剪纸,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图形宝藏。请细心观察,看谁能发现这里面藏着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呀?”一个机灵的小男孩迅速举起手,指着一个生肖剪纸说:“老师,这头牛的耳朵像三角形!” 社区非遗老师眼睛一亮,赞许地说:非常棒!那大家再仔细找找,这些图形之间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同学们立刻围到剪纸作品前,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还激动地指着剪纸,与同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样充满趣味和艺术氛围中,社区非遗老师通过剪纸艺术成功地引领社区的学生们开启了现代数学知识奥妙的探索之旅。
二、教学情境创设:剪纸活动中的深度体验
当教授对称图形概念时,社区非遗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传承活动。整个社区非遗课堂弥漫着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非遗教室地面铺上了具有非遗特色图案的“地毯”,仿佛将大家带入了民间艺人的工作室。社区教室的角落里摆放着几盆绿植叶片的绿色与剪纸作品的色彩相互映衬;社区教室的课桌上,都摆放着一摞摞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彩纸,小剪刀在明亮的灯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还有用来辅助画图的铅笔和橡皮擦,共同伴奏着非遗艺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交响曲。
非遗老师站在社区课堂的小讲台上,手中拿着一张正方形的彩纸,像一位资深的艺人展示宝贝一样,充满神秘感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充满非遗艺术氛围的教室里,像那些令人敬重的非遗剪纸大师一样,探寻现代数学与非遗剪纸的奇妙联系。你们看,老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沿着这条边剪个形状,你们猜猜打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说完,非遗老师便熟练地剪了起来,随着剪刀的开合,纸屑轻轻飘落。剪完后,非遗老师就缓缓展开纸张,一个漂亮的对称雪花图案呈现在大家眼前,社区课堂的学生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
随后,非遗老师把彩纸分发给同学们,让社区学生们亲自动手试一试。在同学们剪纸的过程中,非遗老师就像一位耐心的艺术大师在教室里穿梭、巡回指导。看到一位女生有些犹豫,非遗老师便轻轻的走到她身边,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别担心,你可以先从简单的形状开始,先对折后剪个半圆,就能得到一个对称的圆形啦!”一位男生剪得比较快,但图案有些不对称,非遗老师拿过他的剪纸,指着不对称的部分说:“这里呀,你在剪的时候可能纸张有点移位了,下次要细心一点哦!”......社区学生们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剪着,他们沉浸在非遗剪纸艺术的乐趣中,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对称图形的概念,仿佛在用非遗剪纸艺术与现代几何知识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教学评价:剪纸作品中的全面考量
在完成几何图形的相应的面积计算与组合教学后,非遗老师布置了一个独特的社区数学教学剪纸创作作业:要求社区学生运用所学几何图形知识,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非遗剪纸艺术作品。
评价非遗剪纸艺术作品时,社区非遗课堂的展示区布置得像一个小型的剪纸艺术展览厅。非遗教室四周用彩色的丝带装饰,灯光聚焦在展示作品的区域,使学生们每一幅剪纸作艺术品都像是舞台上的明星在闪烁。社区的学生们怀着兴奋和期待,围坐在非遗剪纸艺术作品展示区边沿。
非遗老师指着一幅描绘现代新农村风景的非遗剪纸作品,对社区同学们说:“请大家看这幅非遗作品,有位同学把洋楼别墅剪成了长方形,洋楼的窗户剪成了正方形,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他在剪这些图形的时候,线条是否流畅,形状是否规则?” 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然后纷纷点头表示肯定;老师接着问:“那我们再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在这幅非遗作品中的大小比例是否合理?这和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又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还纷纷踊跃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社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或者给予补充。非遗老师不仅关注社区学生们对几何图形构建及概念准确性的把握,还注重他们对几何图形比例关系的正确理解,从而全面地了解社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社区课堂非遗传承中的剪纸艺术与社区数学教学的融合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社区数学教学课堂,既增添了民族文化底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让中华非遗文化在社区数学教学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注:本文为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农村社区教育与非遗传承活动融合发展的实验研究--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项目编号:GXSQJG2023A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