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初中生思想教育问题与德育工作结合的策略研究

许蓝兮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5年34期
吉林省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策略,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校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最后,本文总结了初中生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结合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策略;价值观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思想教育在此阶段的作用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学生面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日益增多,这使得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当前,我国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协调,很多时候两者的开展往往是孤立的,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如何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提高其整体效果,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初中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一、当前初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思想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理解。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许多学生尚未建立起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网络信息的干扰、同伴压力等使得他们的思想意识容易出现混乱,难以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和正确的社会观念。面对这些挑战,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价值观,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

其次,思想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和形式的单调化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许多学校的思想教育仍然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讲解和传统的说教方式上,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情感共鸣,难以打动学生内心,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这样单一的教育方式下,容易产生“应付”心理,难以从内心接受教育内容。此外,由于课程内容繁重和学业压力较大,许多学校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忽视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对课堂教育感到疏远,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思想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过于统一和普遍化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当前思想教育亟需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侧重于道德规范的传授和行为的约束,难以满足学生对内心价值观的深层需求。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德育工作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及集体主义精神。两者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

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帮助学生认知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德育工作则通过实践、行为指导以及具体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将思想教育中所传递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理念转化为行为,从而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和理解思想教育的内涵,实现知行合一。因此,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的策略研究

要实现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效结合,首先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将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帮助学生在历史的背景下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其次,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丰富和补充。课外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等,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促使他们将思想教育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提高其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辩论赛、读书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精神。

再次,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是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状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关注其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和行为规范。最后,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传递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五、结论

初中生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合理的策略设计,将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德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5,(08):133-135.

[2]闫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探究[J].人生与伴侣,2025,(04):94-96.

[3]毛瑜珠.德育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境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25,(01):18-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