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从作业设计看 “备、教、学、评一体化” 在课后延伸

杨芳 高朝芬 温文龙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5年41期
1.2.都匀市第一完全小学 3.都匀市杨柳街中心完全小学 558000

摘要:在新课标引领的教育革新浪潮下,小学数学教学着重推行 “备、教、学、评一体化” 理念。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流程里不可忽视的关键板块,对该理念于课后时段的拓展与落实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深度剖析当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状况,详细阐释作业设计和 “备、教、学、评一体化” 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能在作业设计环节实现 “备、教、学、评一体化” 的具体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持续向纵深方向推进,新课标为小学数学教学设立了更为严苛的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进程需具备整体性与连贯性,在此背景下,“备、教、学、评一体化” 理念顺势诞生。作业不再仅仅充当课堂知识巩固的辅助角色,而是跃升为实现 “备、教、学、评一体化” 的关键承载平台。设计精巧、科学合理的作业,能够精准映射出教师备课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助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活动,同时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真实且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以此在课后延伸阶段促使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有机融合,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作业形式单一

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量作业仍以传统的书面练习题作为主要形式,作业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特征。这种书面作业模式,过度聚焦于对知识的机械重复性训练,全然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二)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未能深入、全面地考量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致使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一些作业难度设置不合理,或过高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或过低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毫无挑战。以复杂应用题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完解题思路与方法后,布置的作业却未能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设计。这就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难题无从下手,无法顺利完成作业,打击了学习自信心;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觉得作业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难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进阶,最终无法有效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作业评价层面,当前多数教师依旧采用较为简单、传统的对错评判以及分数、等级评定方式,严重缺乏对学生解题思路、学习过程的深度剖析与有效反馈。以一道数学应用题的评价为例,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判断答案的正误,而对学生解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否合理、高效,是否存在思维漏洞等关键信息,未能给予足够关注与详细点评。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难以清晰洞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无法获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进而难以实现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也无法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充分、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现 “备、教、学、评一体化” 的策略

(一)基于备课,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多元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进而设计出与之适配的分层作业。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作业内容应重点聚焦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帮助他们夯实根基,逐步建立学习信心。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分层作业

1.基础练习

题目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若是,画出对称轴。

2.应用练习

题目2:实际应用题

请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如窗花、地砖图案等),并标出它的对称轴。

3.探究练习

题目3: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至少三个具有对称性的物体画出来,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综合练习

题目4:设计轴对称图案,用2种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圆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标出对称轴。

(二)紧扣教学目标,丰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的设计务必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全面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保留常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应大力增加实践作业、探究作业等多样化形式。以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后,布置让学生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自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美丽图案的作业。这一作业设计,一方面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对图形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双重提升。同时,作业内容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价值。

(三)多样化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形式应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传统书面作业外,可积极设计口头作业、小组合作作业、游戏作业等多种新颖形式。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完成后,布置学生回家向家长详细讲解所学概念的口头作业。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小组成员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如假设法、列表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启发思维,培养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在数学知识复习阶段,设计诸如数字接龙、数学谜语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戏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打破传统复习作业的枯燥与沉闷,提高学习效率。

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操作作业。借助方格纸涂小数、制作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理解小数意义,认识小数数位。

四、结论

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从作业设计视角看 “备、教、学、评一体化” 在课后延伸的实践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当前作业设计现状的深度剖析,清晰明确作业设计与 “备、教、学、评一体化” 之间的紧密内在联系,并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如基于备课精心设计分层作业、紧扣教学目标丰富作业内容、创新多样化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改进等,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有力推动教学各环节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征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秉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持续优化作业设计,使其更好地契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需求,为学生的茁壮成长与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凤.小学数学“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名师在线,2024,(07):43-45.

[2]孟收获.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4,(01):26-28.

[3]吴玫.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8):196-199.

本文系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A类课题,课题名称:新课标小学数学“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45 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