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要:探讨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调研地区市场经济需求,分析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目标、内容和保障措施。研究表明,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为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学结合;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创新
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从改革背景、目标、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选取义乌国际商贸城及周边工业园区作为主要调研区域,采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对象包括100家中小型制造企业、50家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和200名在职技术人员。调研内容涵盖企业规模、设备类型、技术需求、人才需求等方面。
调研数据显示,义乌市场中80%的企业已经或计划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其中60%的企业在过去三年内进行了设备更新换代。市场的需求特点有: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要求技术人员不仅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机械、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企业对具备编程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技术人才需求上升;在技能需求方面,调研发现企业对PLC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技能的需求最为迫切。这些发现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该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资源不足、实训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难以培养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制约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改革还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改革,期望能够缩小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课程体系重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行业岗位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学习领域,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为教学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教学模式创新是改革的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评价体系改革是确保改革成效的重要保障。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重视结果性评价,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项目完成质量。
四、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定期培训、企业挂职等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这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等。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定期举办行业讲座和技术交流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结论
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革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共同努力,持续投入资源,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模式改革仍需与时俱进,持续深化,以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协龙.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PLC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探索[J].电子乐园,2021,第10期.
[2]乔海祥、秦艳丽.本科高校“融合创新、精准育人”模式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第9期.
[3]谈文洁.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