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音”为爱·“星”相链:基于音乐社群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支持计划的研究

苏梦溪 马龙茜 陈宝萍 冯姗姗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5年46期
宿州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以音乐为核心的社群,利用合唱团的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愉悦的环境,帮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升社交技能,促进社会性发展。该研究计划通过系统的音乐活动和社群建设,探索音乐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促进家庭支持,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本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逐步实现音乐社群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活动,增强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音乐社群;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音乐治疗

一、引言

音乐,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的桥梁,它跨越语言的界限,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在当今社会,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成为一种治疗工具,尤其在帮助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这一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儿童的生活。这些被称为“星星孩子”的孩子们,常常面临着社交互动和沟通的困难以及重复性行为和狭隘兴趣的困扰。然而,音乐却能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他们建立情感连接,促进社会性发展。

本项目计划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以音乐为核心的社群,利用合唱团的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帮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升社交技能。我们将通过系统的音乐活动和社群建设,探索音乐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研究背景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重复性行为以及狭隘的兴趣范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在中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孤独症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但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中,通过音乐活动帮助儿童改善情绪调节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在孤独症儿童音乐干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显不足,尤其是在音乐社群建设和合唱团形式的运用上。

2.1研究设计

2.1.1 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音乐社群和合唱团的形式,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社交技能,增强自信心,促进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1.2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支持

鼓励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音乐社群的活动,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2.1.3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音乐社群的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孤独症儿童的歧视和偏见。

三、研究目标与干预措施

3.1研究目标

3.1.1短期目标:活动开展与初步评估

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吸引一定数量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参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反馈,评估音乐活动的效果。

3.1.2. 中期目标:方案扩展与影响力提升

扩大音乐活动的影响力,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和症状严重程度的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活动方案。

3.1.3.长期目标:方法推广与社会宣传

推广音乐干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活动,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

3.2干预措施

3.2.1 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音乐社群和合唱团的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促进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2.2 强化家庭支持系统

本研究不仅关注孤独症儿童本身,也重视家庭的支持和参与。通过鼓励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3.2.3推动音乐治疗的实践与创新

通过系统的音乐活动和社群建设,探索音乐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研究管理与方式

4.1研究内容

4.1.1音乐社群的建立与管理

设计音乐社群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确保社群的稳定运行;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宣传音乐社群,吸引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参与。

4.1.2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定期开展音乐活动,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1.3社会性发展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法,评估孤独症儿童在参与音乐活动后的社会性发展变化。

4.1.4家庭支持促进措施

提供家长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需求。

4.2研究方式

4.2.1文献分析法

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明确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4.2.2调查研究法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音乐活动参与者的反馈。

4.2.3行为观察法

通过观察孤独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变化。

4.2.4定量与定性结合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音乐干预的具体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五、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

5.1研究计划

5.1.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3个月)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成员的职责和分工;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孤独症儿童音乐干预的最新研究进展。

5.1.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4—12个月)

建立音乐社群,吸引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参与;定期评估音乐活动效果,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提升音乐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5.1.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3—15个月)

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总结音乐干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5.2实施步骤

5.2.1准备阶段:团队组建与宣传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宣传音乐社群,吸引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参与。

5.2.2实施阶段:活动开展与评估

开展音乐活动,如合唱团、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5.2.3总结阶段:成果分析与推广

撰写研究报告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活动,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朱婷, 何凌. 音乐疗愈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J]. 科技世界, 2021, 5: 83-85.

2. 刘全礼, 刘欣雨, 张颖, 郝晓敏. 音乐生理学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J]. 现代特殊教育, 2022, 14: 22-26.

3. 王卉. 音乐疗愈学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J]. 艺术评鉴, 2018, 22: 135-136.

4. 张俊.汇聚爱“星”力量,为孤独症儿童筑就温暖港湾[N].中国社会报,2025-04-23(001).

5.张海滨,沙鹏,雷江华.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融合性沙盘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5,(02):429-436.

6.李发睿.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路径探赜——社区化融合模式的构建[J/OL].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1):108-118.

7.杨婧,倪殷,郑官怡.拥抱“星星的孩子”,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灯[N].劳动时报,2025-04-11(002).

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增强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深化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适合这些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方法和活动形式。同时,我们也将注重文化多样性的考虑,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慰藉心灵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最后,我们要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人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够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关爱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音乐的力量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够为孤独症儿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作者简介:

马龙茜(2005.05-)女,名族: 汉族,籍贯: 安徽省阜阳市,职称: 学生,学历:普通本科,单位:宿州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冯姗姗(1990.09—)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宿州市,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单位:宿州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陈宝萍(2006.07—)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阜阳市,职称:学生,学历:普通本科,单位:宿州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苏梦溪(2005.11—)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阜阳市,职称:学生,学历:普通本科,单位:宿州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