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杜钰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5年84期
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中心学校本部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学科资源整合、内容融合与方法创新,跨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促进了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系统梳理了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意义,分析当前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困境,提出科学的教学设计策略,并探讨优化实践路径。研究认为,跨学科学习的有效推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实现多元融合育人目标。文章最后对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持续完善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引言: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课程内容综合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探究化。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跨学科学习应运而生。跨学科语文教学倡导内容整合、方法渗透和资源共享,强化语文与数学、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互动,为学生提供真实、复杂、多元的学习情境,有效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已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实践,但整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目标模糊、设计不科学、资源整合不足、教师协同有限等问题。本文在新课标理论指引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点和实践优化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与育人价值

当明确小学语文跨学科和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之后,开展教学设计期间,做到目标定位的有理有度,即教师所拟教学目标需要从适切性角度加以定位,并关联最终的设计和评价结果,给学生创造优质学习条件。跨学科学习以建构主义、整体性学习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实践性。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主张突破学科边界,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及社会文化经验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本质在于以主题整合为纽带,将语文学习任务与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社会实践等多学科任务协同推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整合与创新能力。新课标倡导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目标,为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方向指引。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路径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跨学科目标的关键。首先,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确定合适的主题和学习任务,增强内容的相关性和现实意义。教学主题应围绕生活情境、社会现象或学科热点,突出语文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其次,注重多学科资源整合和活动创设,将语文阅读、写作、表达等能力与科学探究、艺术创造、数学思维、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和反思提升。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表现和实际应用水平。教师要加强团队协作,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教学内容、资源、评价的协同共建,共同推动跨学科课程落地。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的成效与困境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跨学科语文教学初步展现了积极成效。通过学科融合和主题项目的实施,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语文能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步增强。以项目学习、主题探究为载体,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将语文知识与科学、艺术、社会实践等相互关联,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语文活动如主题读写、科学观察报告、艺术表达与故事创编等,丰富了学习体验,增强了语文实践的情境性和创造性。

但在大范围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困境。首先,部分教师跨学科教学理念不清,仍停留在知识灌输和学科本位阶段,缺乏整体设计意识。其次,主题选取与任务设置不够科学,部分跨学科活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整合和核心素养的落实。第三,资源整合不足,学校学科间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学科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作,影响了课程质量。第四,评价方式单一,过度关注知识记忆和技能考查,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全程评价。此外,家校社会协同支持不够,跨学科课程实施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等客观条件。

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优化建议

针对上述困境,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跨学科语文教学的持续优化。首先,强化教师跨学科理念和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养。建立学科协作机制,推动语文教师与科学、艺术、信息等学科教师定期研讨,联合制定跨学科项目课程,形成常态化团队协作机制。其次,科学设计主题项目和学习任务,确保项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紧密相关,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加强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社会资源和数字资源,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和实践平台。完善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环节的表现,及时反馈、指导和激励学生成长。加强家校社会协同,邀请家长、社区、企事业单位参与主题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和资源支持,拓展学习空间。

五、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将持续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未来应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综合化、学习方式探究化和资源供给多元化,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要加快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推动智能化学习工具在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积极探索跨学科校本课程、主题课程和项目式学习的多元实施模式,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加大教师跨学科能力培训力度,培养既懂语文又具备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完善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教育生态,提升跨学科课程的资源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和评价激励,为跨学科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持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优质资源流动和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契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时代要求。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系统的实践推进,有效促进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未来需持续完善教师协作、资源整合和课程评价机制,推动跨学科语文教学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楠, 李蕾. 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课程整合路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2): 78-84.

[2] 刘静, 陈思.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小学语文教学, 2022(9): 52-57.

[3] 郭鑫, 张敏. 小学语文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23(6): 40-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