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四维视角

欧阳静敏
  
新教研版媒体号
2023年12期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11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也是中国不断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在这个历程种蕴含着丰富发育人价值,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思政课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思政课教师要将其合理融入思政课,正确落实与贯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教学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一些错误的、非科学的思潮甚嚣尘上,对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澄清错误思潮,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中涌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故事,讲给学生,引导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国家的发展有自己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起责任。

(二)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具有高度发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让学生深刻体会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过程,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展现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促进思政课的创新性发展。

(三)青年成长的需要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终将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与拼搏。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高中生,由于思政课高度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导致很多学生听不懂、没兴趣听,甚至讲到思政课直接产生排外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和折射出来的中国精神和榜样力量充分利用,坚定学生信仰信念。只有为青少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才能唤醒青少年主动承担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只有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中拼搏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故事,才能不断激发青少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强意志。书写少年奋斗故事,彰显少年风华。

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百年大党的领导是指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加强党对课程实施的全面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强调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带头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更为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堂提供强大思想指引和行为指引。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取得胜利的历程,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二)丰富的内容联系是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与教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在内容上相互交融。高中思想政治多个必修都内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高中政治教材高度契合。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例,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就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这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度契合。同时第四课中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重效率和公平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多元的平台提供是支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为中国式现代化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详实的案例支撑,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源。第一,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作用,将中国式现代化入课堂、入脑、入心。第二,社会大课堂为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提供室外拓展基地;第三,当今高度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等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人民日报等平台提供的短视频等,作为课堂的资源,讲中国式现代化以可视化的方式融入课堂,创新知识呈现方式。

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一)讲脉络。

中国式现代化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开天辟地、谋求发展、迈进复兴的历程,教师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脉络。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想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规划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郑重提出“现代化”的概念,提出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积极探索;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提出了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设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以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拓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飞跃。思政课教师在讲高中知识,特别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脉络讲清楚,讲清楚由来,讲清楚脉络,系统完整融入高中思政课。

(二)讲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思政课教师要将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讲到必修二《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一课时,要将中国式现代化中我们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其中来增强学生对我国的政治认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提出并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先富带动后富。通过事实呈现来帮助学生认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讲信心。

(三)讲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实现的,彰显出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这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同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思政课教师要讲中国式现代化中涌现出来的精神讲出来,融入到教学中。在必修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讲清楚奋斗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也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带练无数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中打拼出来的。在必修三《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团结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统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彰显伟大团结精神。

科学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方法

(一)创新方法讲。

课堂方法的创新讲。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理论不仅要能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讲授高中思政课时,要注意将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的方法来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增强对我国的政治认同。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分析比较法呈现案例讲思政课。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强调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在比较和鉴别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二)利用故事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动人、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蕴含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讲好故事能滋润心灵, 引发思考, 鼓舞人心, 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教师要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融入思政课中,启发学生,引发思考,认同中国式现代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在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中一个古老民族日日新又日新、由衰败凋零走向欣欣向荣的故事,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在必修三《坚持党的领导》中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中一个百年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并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最终把爱国情、报国志汇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洪流中。

(三)走出教室讲。

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教师要充分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诸多红色实践基地,在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大实践,教师在讲到,在讲授课本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讲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其中,在《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我们改革开放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后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通过先后对比更加认同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认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其中涌现出来的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科学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讲深、讲透、讲话,更好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陈坤坤,李凡.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思路、方法与要点[J].现代教学,2023(09):13-15.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纪红彬.“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1):4-6.

[4]曲青山.《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载《求是》2023年第16期

[5]徐川.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维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30-32.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欧阳静敏(2000年3月),女,汉族,广东省揭阳市人,研究生在读,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学科(思政)研究方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