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

张美玲 路永明
  
新教研版媒体号
2024年14期
淄博市临淄中学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明确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课时教学,尝试从单元视角出发进行整体教学,而单元作业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还可以促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和深度学习的开展,最终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单元教学;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引言

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我国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来探索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而作业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工具,其设计方案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从单元教学视角出发,聚焦素养本位来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并适当增加其针对性、综合性和适切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减少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长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不仅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单元教学视角下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单元作业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作业及其完成方式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生活性原则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要明确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就应该遵循生活性原则,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加强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性原则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单元作业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取出单元教学目标,对应地理核心素养将其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层次,并设计相应的单元作业目标;其次,根据新课标划分学生的学业质量,并为其布置不同难度的单元作业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四)多样性原则

单元作业对应的是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需要考查的知识点通常比较繁杂,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该遵循多样性原则,以丰富的作业素材、作业类型、完成方式、评价方式,来保证单元作业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单元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设计应对标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制定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单元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之对应的进阶性单元作业目标,以此来清楚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关键能力的形成情况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从而给予学生及时且精准的反馈与调整。

以“植被与土壤”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整理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依据认知目标分类为学生设计对应的单元作业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图像视频或野外观察来正确辨识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特定区域的环境演变过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其他工具,设计、实施地理模拟实验,通过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来探究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科学解释地理现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植被、土壤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二)基于实际问题,设计单元作业内容和形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该高度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运用图片视频、文字材料或教学问题,将具体的地理学习任务融入到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并设置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以完整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打开书本与现实之间的通道,让学生可以“做题”转变为“做事”、从“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积累”转变成“素养提升”。

依旧以“植被与土壤”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作业目标、整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生态校园建设”等真实情境设计核心任务和系列探究子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单元作业内容,然后综合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为学生设置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作业形式和类别。

(三)基于育人方式改革,设计单元作业评价量表

科学的评价是改进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推手。而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去认知、去思考、去实践”评价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应该基于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开发单元作业评价量表,运用评分制度对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完成复杂作业任务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结合学生在面对具体地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实践应用、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来客观评价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素养的达成情况,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给予学生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教学中不可获取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对整体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实际学情进行科学设计,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基于此,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就应该整合各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单元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琪,张琦.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以“地表形态”为例 [J]. 地理教学,2023,(24):24-28+7.

[2]钱思杨,李泽熙.大单元教学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以“产业区位选择”单元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3,(Z5):24-29.

[3]任云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研究[D].太原师范学院,2023. DOI:10.27844/d.cnki.gtysf.2023.000238.

[4]沈新荣.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J]. 创新人才教育,2022,(06):35-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