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探究
摘要:对于目前教育而言,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接合语文和生活,并且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素质培养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采用有效方法整合教学内容,联系不通的内容,将知识进行相互转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
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劳动,并且能够将自我价值呈现。我国传统美德则是热爱劳动,在新时代基础下,学校需要将劳动教育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但是因为劳动教学内容存在特殊性,小学教学时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1]。
1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1.1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和素材,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而劳动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和工作。将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劳动经验进行写作,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素材和启发,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同时,劳动实践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的运用情景。在劳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
1.2培养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主要方向为素质教育,伴随社会经济碎片的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更新,学科融合日渐凸显,学校需要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依据核心素养向导将学习水平提升,对学生知识体系丰富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劳动习惯的意义。小学生属于生活习惯养成阶段,融合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可加深知识了解程度和文化底蕴。
1.3促进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学科交叉教学,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诗词创作为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富有创意,又能帮助学生们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情感的诗词作品。这种交叉学科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2劳动教育时问题
2.1学生无较强的参与感
劳动教育课时需要对学生地位进行强调,指导学生可以投入实践中,在劳动交由时教师会考虑学生年龄较小和无良好的劳动能力,忽略了教学主体地位,学生无法参与到实践中。小学劳动课程则是协助学生加深劳动意识,充分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如果学生参与感较低会影响教学质量。
2.2忽视劳动教育
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确实受到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课时分配不尽合理。然而,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必要的生活实践技能,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性完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更加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其次,学校和家长应转变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分配合理[3]。
3跨学科融合策略
3.1创建具体情境
小学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主要策略为创建具体情境,此方法可以结合语文知识和劳动技能,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创建具体情境可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劳动元素,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建具体情境可使学生了解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将其兴趣以及动力激发。同时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小学老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劳动进行分享,以语文表达自身的思考。
3.2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在内容与形式上,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我们需要将劳动教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打破边界,充分挖掘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的价值意义。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时,老师们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这不仅可以使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巧和劳动理念。在学校层次上,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思想理念来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自然科学、美术、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我们可以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4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同时可将其想象力激发,利于知识面扩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推动此教学方式,选择科学的措施推进改革。
参考文献:
[1]赵鹏程,郑国璐.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落实[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05):121-126.
[2]闫岩.关于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探析[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七)[C].2023:3.
[3]朱美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