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丹
  
新教研版媒体号
2025年4期
黄陂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湖北武汉 430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90例胃肠手术患者参与研究,均于本院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接收,采取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和实验组(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低体温干预措施),各45例,对比两组体温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的体温更高(P<0.05)。结论: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能有效减少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手术;前瞻性管理;低体温干预

胃肠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手术往往耗时比较长,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低体温这一现象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例如它会致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状况,还会造成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同时还会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这些情况最终都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中,针对低体温的干预大多都是被动的应对方式。然而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则存在不同,这种模式着重强调在手术的各个阶段,也就是在手术前、手术进行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阶段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从而减少低体温给患者带来的各种风险[1]。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院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接收的90例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应用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90例胃肠手术患者参与研究,均于本院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接收,采取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8∶17;年龄20-66岁,平均(43.14±3.22)岁。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7∶18;年龄20-67岁,平均(43.52±3.41)岁。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需行胃肠手术者;②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 18 周岁及以上。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②意识不清楚;③凝血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常规访视、术中按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如输液、输血等)、术后常规转运患者至恢复室等。

实验组:实施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低体温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成立小组:首先组建一个低体温管理小组,成员涵盖护士长、专科组长与其他人员。成立后随即开展全科培训,重点让成员明白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同时教授恒温箱、输液输血加温仪、加温床垫等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②术前干预: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除常规访视内容外,重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同时评估患者的基础体温、营养状况等,对于体温较低或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提前采取保暖措施,如增加棉被厚度等。此外还要根据手术类型和预计手术时间,准备足够的保温设备,如温热毯、液体加温器等。③术中干预:术中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分钟,护理人员将温热毯预热至38℃,覆盖于手术床上,患者躺在温热毯上后再将温热毯包裹患者身体暴露部位。并且所有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均使用液体加温器加温至37℃后再输入患者体内。此外术中要采用保暖型手术巾覆盖手术切口周围,以减少热量散失。护理人员还要持续监测患者体温,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体温变化。③术后干预:手术结束后,在转运患者至恢复室的过程中要继续使用温热毯覆盖患者,保持患者体温。同时恢复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4 - 26℃,患者到达恢复室后需继续监测体温,如有体温下降趋势就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如增加棉被或使用暖风机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中体温变化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的体温更高(P<0.05)。见表1:

3 讨论

胃肠手术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像胃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手术、胃空肠吻合术等都属于此类。而接受这类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常会出现低体温的状况。若患者体温降至36℃以下,就很容易出现诸如寒战、麻醉恢复期躁动等不良现象,不仅如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显著提高,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问题,所以围术期体温管理至关重要[2]。传统的体温管理主要聚焦于手术开启前与结束后的体温监测及相应干预措施,却没有充分重视手术进程中患者的体温波动情况,以及在此期间出现低体温的潜在风险。而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就着重于在整个手术阶段,对低体温风险展开评估,主动预防并及时进行干预,致力于提供更具精准度、更贴合个体需求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的体温更高(P<0.05),说明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围手术期的一系列积极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能有效减少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敏.基于全程前瞻性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低体温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2023,2(28):93-95.

[2]陈玲,张建梅,徐梅霞.前瞻性手术室流程化管理对胃肠手术患者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12):1198-1200,封3.

[3]潘张华,陶静,方磊,等.基于循证理论的专项保温干预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4):892-895,9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